政治惡鬥 難吸引民間菁英入閣
赖清德的内阁初步成形,原本希望赖能延揽民间人士入阁,不是只从政治圈中找人,但看来大家是要失望了。在民主政治下,为什么民间人士不愿意去担任部会首长呢?
在一个健康的民主体系中,政府与民间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限和相互制衡。政府代表公共利益,民间则代表个人或特定团体的利益。当这两者过于紧密交缠,容易导致利益交换、腐败等问题,因此部分民间菁英对于直接入阁持观望态度。
政治运作往往需要长期的历练。相比之下,民间人士通常缺乏政治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政府运作的规则和惯例。加上政治环境瞬息万变,随时面临各方利益的博弈,过于宏大的抱负很容易遭到打击,这可能使一些有理想的人士却步于政坛。
现行的政治文化也很难吸引民间菁英。长期以来,台湾政治圈弥漫着蓝绿对立、权力斗争等阴暗面,这可能会让部分优秀人才望而却步。同时政客常以个人或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于公义,也让人对政治失去信心。
更明显的是政治生态长期欠缺良性互动,蓝绿各据一方,相互对抗,无法形成建设性的政策辩论。即便偶有突破,也常遭另一方强力阻挠,不仅拖累施政效率,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部分民间人士对于政治本身也存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他们担心一旦入阁,很可能会迷失方向,背离自己的价值信念,担心自己会被卷入无谓的党派斗争,沦为政客的棋子。
在当前政治环境下,网军造谣抹黑、挖掘隐私,已成为普遍的手段。这种无孔不入的攻击,不仅影响其家人,也会给个人心理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许多民间人士担心一旦入阁,自己和家人将面临各种无端指责和非理性攻讦。这种不当手段严重损害了政治生态,助长了互相攻讦、造谣生事的文化,助长了民众对政治的不信任感。这对于广纳贤才、推动改革,无疑是一大阻碍。
要解决这一困境,必须摒弃狭隘的党派利益,以更宽广的国家大局观来重塑政治文化。同时也要提升施政透明度,让民间力量得以参与决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塑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政治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