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不能忙着“数星星”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新媒体专电题:中国电影不能忙着“数星星”
岁末档期几部国产院线大片陷入了“数星星”的口水战。对于一部影片是好是坏,观众莫衷一是很正常,但是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只顾着“数星星”,恐怕很难推出叫好叫座的精品佳作。
在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体系中,大片好不好,观众心里最清楚,但观众对于电影的评分不是影片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人们对好电影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立场不同,评价也会不尽相同。更何况,评分平台上雇佣水军等“非正常打分”也确实存在。
对于影片多元化的评价并非坏事。各方观点都能摆在一起正面交锋,这种“活力”恰是一个产业由初期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面对方方面面的干扰和冲击,评分平台应以中立的原则、科学的算法和透明的信息,来稀释误差,净化差错。
事实上,各方都清楚的是,“恶评”“水军”毁不了真正的经典,也没有能力搞垮中国电影,真正危害电影市场的是那些“烂片”。需要看到的是,一些片方急功近利、“故意迎合”“突击消费”只会透支观众信任、扰乱电影市场。
归根结底,中国电影要获得好口碑,更需完善市场、加大支持、修炼内功。用心拍好电影才是正确的“刷分”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获表决通过。从创作主题到资金投入,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电影放映具体时段,法律都作出明确规定,被业界视为政策的“保驾护航”。
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加力”,更需每一个市场要素的努力。商业电影发展已逐步走出粗放的“原始社会”,有序的市场规则正在博弈中逐渐完善。电影制作方唯有执着追求有品质、有风格、有内涵的作品,真正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获得好口碑。
(原标题:中国电影不能忙着“数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