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白名單落地緩慢 台商嘆看得到吃不到
中国为解决房地产烂尾而推「白名单」制度。(中新社)
中国为解决房地产烂尾而推「白名单」制度让银行对接资金,但在公布2个月后,绝大多数建案融资进展缓慢,多地远未出现复工潮。更有台商直言,台企建案「连进白名单的资格都没有」。
今年1月12日,住建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进白名单工作。这是由地方政府针对当地建案筛选后,层层上报,之后再由官方推送给银行,但银行还要审批,才能决定给予融资。
中国房地产报微信公众号今天发出报导,以天津的情况为例,表示首批房地产建案白名单在2月2日出炉,共筛选出22个建案,涉及融资需求近人民币50亿元(约新台币220亿元),相关名单已向全市34家金融机构推送。
报导指出,入围建案在经历50多天的「找钱」体验后,融资落地「仍在路上」,大多数建案仍处于银行对接阶段,甚至部分建案面临被移除名单风险。
天津当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建案入围白名单只是第一步,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的研判,接受来自银行端更为谨慎的二次筛选。综合考虑包括建商的还款来源及收益等因素后,择优开展信贷合作。他坦言,「从白名单融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多数项目融资进展缓慢」。
报导说,当地几个被列入白名单的建案传出复工的消息,但实际走访发现,只是在为开工作零星的准备,因为大规模复工需要充裕的现金流做支撑,但融资缓慢已让出险建案的资金链压力大增。
在江苏省一经济「百强县」的台资开发商,其总经理则是告诉中央社记者,「房地产白名单」政策尽管没有白纸黑字排除台商,但实际承办人员表示,外资的资金流动比较方便,融资管道较多,言下之意是台资、外资不那么需要帮助。
他认为台商其实被排除在这个游戏规则之外,进入白名单不一定能拿到贷款,但台企的建案「连白名单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