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苏趋势减缓 美媒: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

随疫情解封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蓝孝威摄)

《华尔街日报》观察,随着疫情解封重新开放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潜在问题正重新擡头。眼下,大陆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尽管经历近3年的严格疫情防控后,人们的消费有所增加,但中国并未出现其他经济体摆脱疫情影响时的那种消费激增局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民众长期以来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源自于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家庭必须存更多的钱,以备医疗费用和其它紧急情况之需。

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的中国问题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说,对中国来说,消费拉动型增长一直是一个有些高远的目标。她认为,鉴于中国消费者在走出新冠疫情后的谨慎程度,现在这个目标可能更难实现。

此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巨额债务压顶的局面。2012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的债务总额增加37兆美元,同期美国债务增加近25兆美元。据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中国研究部门主管Nicholas Borst的计算,截至2022年6月,中国债务规模达到约52兆美元,比所有其他新兴市场未偿债务的总和还多。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中国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达到295%,而美国为257%。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计算,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目前存在着突破中央政府设定的非正式债务限额的危险,预示着资金压力严重。从深圳到郑州,全大陆多个城市已削减了公务员福利,有的还延后发放教师工资。

这些问题恶化的背景是,有数据显示,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中国作为外商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中国的数据显示,2022年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8%,至1800亿美元;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中国GDP之比已滑落到不足2%,不到十年前的一半。

报导引述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说,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另一个因素。他表示:「如果你对经济前景不是超级乐观,这自然会抑制为增加产能而进行投资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