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这么多原生态美景,不看太可惜了

今年冬天,藏族小伙丁真的笑容不仅俘获了万千网友的心,还引发了一个小乌龙。

“这就订票去西藏。”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丁真的家乡理塘是一个位于西藏的县城

但其实,丁真是妥妥的四川人。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车牌号川V。为了澄清理塘是四川的一个县城,丁真还亲手写了四个大字:“家在四川。”

之所以被认为属于西藏,一个是因为理塘确实属于藏区;另一个可能是,它的存在感确实太低了。

长期以来,这个小县城只是被当作去往稻城亚丁的一个途经点,在318国道上,人们开着汽车匆匆而过,对理塘的印象可能有且仅有一个路牌。

千户藏寨、理塘寺、格聂神山、毛垭大草原……如果没有丁真,很多人都不会知道,原来理塘还有这么多值得一看的风景

中国不为人知原生态美景中,理塘也不是唯一的一个。

中国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原生态美景

提到甘肃,你会想到什么?敦煌莫高窟?兰州牛肉面?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

知乎上有这样的段子,甘肃人去外地上大学,室友纷纷前来关心:“你们那是不是很干旱?你脸上为什么没有高原红?”

“对对对,我们那全都是沙漠。放假的时候,都是让我爸准备好骆驼来接我。”

甘肃真不是哪里都干旱。位于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甘肃并不是哪里都是黄土高坡,图为甘南州桑科草原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桑科草原碧绿如毯,到了夏季,还能看到数不清的野花。一群群牦牛在草原上游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不是只能在内蒙古看到。

同样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扎尕那村,农田、森林、民居、高山和谐地相处,就像真实的伊甸园——1925年,探险家约瑟夫·洛克进入扎尕那后,就感叹道:“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1]

甘肃甘南,扎尕那山村全景

而在旅游线路成熟的云南,仍然有很多游人鲜有涉足的美景。

去云南玩什么?昆明、大理、丽江三件套,再加上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如果你只知道这些,真的会错过太多精彩的地方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县,就拥有一处少为人知但足够惊艳的美景。

哀牢山下、红河河畔,世居此地的哈尼族人开垦了上万亩梯田

数千级的梯田,在山坡上反射着日光,远远地看去就像一面面月牙形的镜子。如果要寻找中国的“天空之镜”,这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2014年12月3日,云南红河,黄昏斜阳下的哈尼梯田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万亩梯田,还可以体验哈尼族人古老的耕作文化。在崇山峻岭之间,他们成功将水源从低处引向山上,不仅种植了红米,还养殖了水牛、鸭子和鳝鱼。这些“中国最美山岭雕刻”,正是他们上千年耕作文明的见证。[2]

如果第一次去东北,你会优先去哪里?

答案有很多:哈尔滨、沈阳、长白山……但大概率不会是大兴安岭

没错,大兴安岭就是一个很多人听过名字,但从来不会考虑去一趟的地方。

大兴安岭的山林云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北就应该是一个看着窗外飘着鹅毛大雪,盘在炕上吃酸菜和饺子的地方。

但如果夏天来到大兴安岭,你见到的将是另一个东北:碧绿的松涛、笔挺的白桦林,一望无际的湿地,和从草地上穿过的小溪。

这片709公顷的林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不仅有采不完的红豆和蓝莓,你还可能在林间偶遇“傻狍子”、獐子和梅花鹿。

狍子又名矮鹿,是东北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

其实,中国的原生态美景还有很多,只不过你还没有机会认识它们。

这些美景,不该被贫困遮蔽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川西、甘南、滇西还是大兴安岭,这些拥有原生态美景的地方,都是曾经的贫困地区

今年2月,丁真的家乡理塘县才刚刚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2020年前三季度,这里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415元[2] 。

守着好风景的地方,反而没有好光景。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农村贫困的“孤岛效应”。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学者发现,贫困已经逐渐远离城市、县域或道路沿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而剩下亟待攻坚的贫困地区,形成了孤岛式的分布特征[3]。

村民游走在武陵山区各村落,为深山里的人们运送着生活物资和建筑材料

而这些孤岛区域的共性是,它们较少或难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人员交流,长期处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状态下。

好山好水,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基础设施修建和维护难度大。

比如藏区和外界连接的重要通道川藏公路,就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的地质灾害点近2000余处,平均每1公里就有1.2处地质灾害点,危害长度达200米每公里。1990年之前,川藏线一年中只有一半的时间能够维持全线通车[4]。

2019年6月,西藏林芝,骑行者翻越318国道川藏线上最后一座高山。

除了和外界交流少,自己养活自己也困难。很多贫困地区饱受石漠化、干旱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困扰,靠种地养活自己根本不现实。

就水土流失问题来说,研究者曾经统计了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缓陡坡(坡度介于15—25度)、陡坡(>25度)面积比例接近四成。而15度以上的坡地,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不适合发展种植业[1]。

不仅如此,中国的贫困地区还面临着老龄化、人口外流、受教育程度低、人均寿命短等内生性问题[1]。

对外交流弱、无法自给自足……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贫困地区,正在远离贫困

想要帮助这些贫困户,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开发式扶贫。

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是较为常见的开发式扶贫方式

产业扶贫,是一种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地方产业,进而提升贫困群体自身发展能力的扶贫方式。

2015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的学者曾经在云南勐腊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扶贫实践。他们发现,收割季到来的时候,天还没亮,村民们就要去山上割胶、砍甘蔗,非常辛苦[5]。

正在收集胶乳的农民。收割季节的农活非常辛苦,但带给农民的收入却十分微薄

于是,他们选择开拓当地的旅游业,帮助村民开发了瑶族妈妈的客房,发展会议经济、休闲经济。

产业扶贫的成果也很显著。过去一户农民年收入只有一万元, 现在户均年收入大概四万元,甚至有的村民达到五六万元。

而消费扶贫,就是帮助农民“卖货”。

农产品销售远比想象中复杂。品质控制、物流运输、营销渠道都是问题。

就物流来说,《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报告》中的案例显示,扶贫农产品物流成本可能会占价格20%以上。一些生鲜肉类,甚至可能高达40%以上[6]。

2017年9月,西双版纳,物流公司的四名快递员奔波行驶于林间

卖得贵了没人买;卖得便宜了,高昂的成本贫困户又无法自己承担。

所以,贫困地区就需要专业的加工、物流和电商服务,帮助农民卖货。

甘肃临洮盛产百合,当地企业就和农户进行协作,农户负责种植百合,企业则负责从农户手里收购百合,并且进行深加工[7]。

加工后的百合,会通过中国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等专门渠道进行销售。这样就解决了农产品物流和销售的问题。

2020年1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涂市镇银铃村百合基地

而不管是产业扶贫还是消费扶贫,都要有金融支持。

吉林大学的学者分析了2000-2008年中国各省的数据,发现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式减少贫困[8]。

直接的方式是,农村金融通过信贷、储蓄等业务改善农业的融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直接减少农村贫困。

农行阿里冈仁波齐营业所的员工们正在为当地游牧民进行精准扶贫卡流动服务

间接方式是,农村金融通过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进而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而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增加,也可以进一步保证转移支付和涉农补贴的增加。

但在很多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农村金融资源相对贫乏,可能连银行网点密度都不够。想要办业务,要先赶几十公里的山路。

而不管走到中国多偏远的地区,你总能看到中国农业银行的身影。

自2019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累计新建开业124个乡镇人工网点和88个自助网点,其中“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新建38个、未摘帽贫困县新建22个,网点直接服务和辐射周边群众超过1200万人。

除此之外,农行还投入了43台移动金融服务车,帮村民们足不出村办业务。

四川理塘的牧民和虫草商贩正在农行的流动汽车银行办理业务

在丁真的故乡四川理塘,农行四川甘孜理塘县支行的27名员工,就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地方,为全县五万多农牧民服务。

而理塘县支行只是农行千万网点中的一员。在西藏雪域高原边陲、在云南怒江大峡谷、在青海大柴旦腹地,都能看到标识醒目的农行网点和农行人。

不仅网点覆盖广,农行还致力于为贫困地区提供便捷、智慧的服务。

为了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农行专门开发了少数民族语言显示、语音导航等服务。为了让业务办理更加便捷,他们还在贫困地区配备了超级柜台,将开卡耗时从20分钟缩减至4分钟。

正是这些全面、优质、贴心的服务,让农行成为贫困地区的金融好帮手。

在脱贫行动的第一线,农行正在用实际行动帮助每一个希望远离贫困的人。

参考文献

1迭部县政府办. (2020). 迭部县情简介.

2理塘县人民政府. (2020). 理塘县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3刘彦随, 周扬, & 刘继来. (2016).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中国科学院院刊, 31(3), 269-278.

4祝建, 朱冬春, & 刘卫民. (2018). 川藏公路 (西藏境) 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 灾害学, (2018年 z1), 18-24.

5李小云. (2020). 中国减贫的实践与经验: 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 财经问题研究.

6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2020). 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报告.

7财新网.(2020). 双基联动贷款+消费扶贫 金融机构如何攻坚贫困村?.

8丁志国, 谭伶俐, & 赵晶. (2011). 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11,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