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產業陷入寒冬 因產能過剩

越来越多中国太阳能业界厂商的光电专案被迫延期,而延期潮之后会不会大量烂尾引发关注,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受产能整体过剩影响,导致如今「狼多肉少」,市场不够分了。

中国华夏能源网今天报导,依据有限样本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大全能源、合盛矽业、欧晶科技、亿晶光电、京山轻机等多个中国知名企业的光电专案宣布延期,几乎遍布产业链上下游。

报导说,显然产业调整周期来临,光电企业主动调整专案进度,这可能只是个开始,在太阳能产业历次寒冬中,项目几经延期后最终走向「烂尾」的比比皆是

,2024年的光电产业是否重蹈覆辙,引发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矽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表示:「这主要是受产能整体过剩的影响,此前大家对市场需求预期太高了,都在拚尽全力扩产抢份额,导致如今『狼多肉少』,市场不够分了。」

中国光电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指出,2023年光电产业供给端产能1003GW(百万瓩),而市场需求为550GW左右,产能规模已超出市场需求近一倍。

产能过剩导致2023年光电产业链迎来降价潮,其中矽料价格跌幅最大,超过7成(75%),堪称「膝斩」;矽片、电池片、组件也都在5成左右(49%、59%、47%)。

吕锦标表示,以前大家都急着投产、拚命赶工,但现在价格低成这样,这时投产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报导指出,目前光电企业面临的业绩和债务压力,不得不联想2012年的产业周期,当时诸多光电企业因激进扩张埋下恶果,11家在美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近1500亿美元(约新台币4兆6700亿元)。

像是当时风光一时的无锡尚德,负债高达35亿7500万美元,资产负债比率高达81.8%,就是十分典型的高负债扩产的代表,伴随资金链断裂,无锡尚德等逾350家太阳能企业从此一蹶不振。

展望未来,吕锦标指出,从全球能源结构来看,新能源的占比还是很低,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估计至今年第2季,中国太阳能产业有机会走出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