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是连接两岸的脐带
(图/马英九办公室提供)
前总统马英九目前正在大陆访问,行程包括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精心挑选的参访地无不和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除了祭祖和带领青年进行交流之外,马英九的大陆行也是一次中华民国的历史回顾之旅。
马英九曾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华民国总统。民进党一直挑战马英九在大陆不敢讲「中华民国」的称谓和自己以往的总统身分,以为马英九如果这样做了就会有「两国论」和「台独」的嫌疑,必定会受到大陆方面的抨击。
马英九迎接了民进党的挑战。3月28日到南京中山陵谒陵,并在仪式结束后发表公开谈话,刻意提及自己的身分,并强调中华民国自1911年延续至今的历史阶段,是以「民国112年3月28日,马英九前总统率马英九基金会同仁与同学」的身分前往晋谒南京中山陵。
这和民进党政府的主张形成鲜明的对比。民进党一方面大搞「去中化」,不愿意使用「中华民国」的称谓,同时在不得不遵守中华民国的宪法而使用「中华民国」时,又别有用心地在后面加上「在台湾」、「是台湾」、「台湾」的字样,目的是凸显「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含义。另一方面又极力切割「中华民国」在1949年之前和1949年之后的内在联系,扭曲中华民国的历史是70多年而不是100多年。
马英九为中山陵的题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也是言近旨远,匠心独具。首先这几个词语都与孙中山有关。孙中山在台湾和大陆都受到尊敬和尊重。而孙中山又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借孙中山之名可以凸显中华民国的存在。另外,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也充满现实意义,可以古为今用、引人深思。
「和平」、「奋斗」是孙中山先生的遗言。在两岸关系不断恶化,台海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的当下,「和平」无疑应该是两岸努力「奋斗」、共同追求的目标。
「振兴中华」则是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执政理念。「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推动力,仁人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百年沧桑,「振兴中华」如今又成了中华民族矢志不渝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的目标。
「振兴中华」 里面的「中华」一词既不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特指「中华民国」,可能是两岸间最大的公约数,是双方目前都可以接受的泛指「中国」的称谓。 「中华民国」创立时名称里含有「中华」。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之后,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在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国号名称里也含有「中华」一词。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名称之间有文字上的演变脉络,同时也有意义上的内在联系,历史上的传承启合。而名称中没有变化的是「中华」。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中华」可以说是连接两岸的脐带。
马英九担任总统期间,曾在 「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扩大和改善了两岸关系和交流。他本人还于2015年和习近平举行了两岸最高领导人面对面的会晤。尽管他目前已卸任,声称他的大陆之行属于非官方性质的,但作为国民党内仍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言行毫无疑问将受到外界的密切关注。
马英九在南京中山陵的致词和题词公开续接了中华民国1949年前后的历史,唤起了两岸间的历史记忆,表达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拉近了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
(作者为多伦多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