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院吴慧敏: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发展的潜力和亮点或是规模经济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本站财经、本站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4本站经济学家年会于11月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拓新丝路 智造繁荣》。以下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慧敏女士的精彩内容精编:

60S要点速读:

1、中国从硬的基础设施到软的商业模式,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很多很好的体现。比如,东南亚的电商、共享单车、快递和中国非常相似。通过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创新交流、人力资本交流,能够更好地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本身的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2、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能引起这么广泛的响应?第一,“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尤其是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共建国家提供了所需的公共产品。第二,从国际经济治理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效果之一是在国际竞合中带动资源流向发展中国家。

精彩视频:

中金研究院吴慧敏: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发展的潜力和亮点或是规模经济(来源:本站财经)

正文:

基础设施具有乘数效应,最终会惠及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能引起这么广泛的响应?

第一,“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尤其是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共建国家提供了所需的公共产品。例如,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将会面临很大的约束。

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一方面他们对于基础设施有强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发展面临约束,比如缺乏技术、资金、管理经验,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恰恰提供了这些支持,有助于他们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另外,基础设施具有乘数效应,通过基础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的工业发展、产能发展,进而形成一个很好的产业循环,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

第二,从国际经济治理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效果之一是在国际竞合中带动资源流向发展中国家。仍以基础设施为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相继提出了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从实际效果上看,这些倡议和计划有助于共同提升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时,由于多元化的主体,自然而然在规则、制度、标准上和国际接轨。所以“一带一路”倡议达到的效果,不仅最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受益,同时也在实践中促进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这就是为什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是很愿意到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共谋发展。

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与过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铁路、公路等一系列传统的基础设施,也有新能源、学校、产业园、医院等新型的基础设施。这两类基础设施都能促进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比如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通车之后,根据当地的媒体报道,不仅缩短了两地的通行时间,而且全面带动了肯尼亚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肯尼亚GDP增长至少2%。这就是基础设施产生一系列的乘数效应,最终会惠及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会越来越多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双方贸易规模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第一,基础设施连通后,最典型的效果就是降低了贸易的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直观上会显著推动贸易。目前,中国已经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114个国家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是6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第二,随着基础设施的连通,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品种的深化,产业链有望深度融合。例如,相比十年前中国和很多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产品,已经由早期的原材料、初级的资源品,逐步拓展至与这些国家的产业分工而形成的产业链贸易和制成品贸易。这会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更多地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也会间接促进贸易量的增长。

第三,新技术、新方式、新手段会给“一带一路”之间的贸易带来新增长点。比如数字经济,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得服务可贸易。比如我们看到当下教育、医疗等都可以远程,当服务可贸易的时候,它有可能成为未来整个贸易的一个新增长点。

因此,未来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将包括传统的贸易方式、产业链融合的贸易、新业态的贸易等,我们相信贸易空间会非常广阔。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内陆国家和内陆城市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和西方传统的多边贸易体制相比,有四个不同的维度。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很自然地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降低贸易成本,快速增加了全球贸易规模,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内陆国家和内陆城市的发展。回顾历史,全球经济最繁荣的地方,例如纽约、中国香港、伦敦、新加坡,都是著名的港口城市。“一带一路”很重要的创新之一是提供了陆上的连接,通过国际贸易带来资金流和产业流,促进当地的发展。比如中欧班列能够让内陆国家和内陆城市同样享受到港口城市原来享有的便利,能够惠及资金流、产品流,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第三是绿色产业链。“一带一路”之间的合作倡议不仅是从贸易层面促进产业链的融合,还能够通过提供新能源,使得当地一方面追求发展,另一方面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寻找到能够更好适应的道路。这是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更好的对接方式。

第四,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回顾过去的全球自由化,其实是金融的自由化。“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是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一带一路”放在更广义的层次来讲,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一带一路”第一个十年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十年,也是第一个十年的序章。中金研究院今年推出的研究成果《“一带一路”新十年》,既代表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对已取得成绩的回顾,也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发展的最大亮点和潜力可能是规模经济,即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中国是人口大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和一个非常全的制造业的产业链。在这些基础之上,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在经济、产业等多方面融合的空间是巨大的。中国可以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很多高性价比的优势产品,比如传统的纺织服装、电子产品。通过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管理经验,通过技术,中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自身的发展。

规模经济首先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抓手。过去十年,对共建国家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形成产能,其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可能会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慢慢体现出来。其次,规模经济还可能带来创新的突破,最终带来效率的提升。怎么样才能进行创新发展?首先人力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2亿多人口受过高等教育,超过印度和美国之和,而所有的创新基于人力资本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中国创新的空间和潜力都是非常大的。

在应用层面,中国从硬的基础设施到软的商业模式,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很多很好的体现。比如,东南亚的电商、共享单车、快递,其实和中国是非常相似。我们也希望在“一带一路”平台之上,通过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创新的交流,通过人力资本的交流,能够更好地带动共建国家本身的创新发展,最后能够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