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第四次转机

(图/新华社)

2023年10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王毅还与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两轮会谈,与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进行战略沟通。

王毅在会见拜登时表示,「我们要本着对世界、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任态度,按照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拜登向王毅表示,美国和中国都需要「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中的竞争,并「维持开放的沟通管道」,美中都必须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挑战。

历史上,中美关系出现了三次从紧张到缓和的过程。第一次是1948年随着苏南冲突(苏联与南斯拉夫)公开化,美国也希望中共有狄托主义,以图在苏联和中国之间打入楔子。

1949年,中国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中美对峙出现。于是美国利用太平洋海岛防御圈,以日本、菲律宾为柱石,针对中共。1950年,朝鲜半岛战争爆发后,中国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半岛开战,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主动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第一次会议在日内瓦开始。1959年,美国《康隆(Conlon)报告》奠定了对华政策的基调,分为两阶段七措施,包括试探交流阶段和解除禁运、赞成进入联合国;1966年,美国福布莱特对华政策听证会召开,会议提出对话政策灵活性、遏制但不孤立,成为对华舆论转折点。由此,中美关系出现了第一次缓和。

第二次是自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到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安全战略做出调整,向防范苏联转移;1965年,中国《人民日报》宣布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

因面临共同的苏联威胁,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在爱沙尼亚、巴基斯坦、巴黎等秘密管道上不断沟通。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季辛吉访华、中国加入联合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代表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第三次是开启一系列国际合作,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包括伊拉克战争、朝鲜半岛核武危机、反恐战争,中国对美国的配合。

第四次中美关系的紧张,涵盖了美国反恐战争结束到现在的历史。美国欧巴马政府时期,终于宣布了美国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的注意力得以转回到亚洲,于2012年提出的「重返亚洲」;川普政府时期2018年与中国开始贸易战,台湾问题也仍是美国制衡中国大陆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拜登政府时期,2022年、2023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与蔡英文面对面直接接触,导致了中国大陆的激烈反应、台海局势的紧张,进而促使中美关系的紧张。

然而,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2023年巴以冲突,中国又一次的被需要表态,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在这些冲突背景之下发挥和平作用,参照以往的历史经验,中美之间有可能再一次的由于世界情势紧急,需要相互配合与谅解、合作并共同发挥和平作用。

从以往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更多是由于外界的情势所迫,需要中国因而被动的与中国改善关系,而中国有可能会采取主动示好以缓和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再一次从紧张走向缓和。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