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极限施压 大陆转守为攻

(图/新加坡国防部官网)

美中国防部长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唇枪舌剑,几乎在同一时间,两军也在南海、台海短兵相接,距擦枪走火只有一步之遥。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军事依然是政治的延伸,很多迹象显示,美中这一轮军事较量背后依旧由双方政治博弈主导,但大陆突然转守为攻,相信结局很快见分晓。

当中共军机在南海上空掠过美军侦察机,海军苏州舰在台海横切,迫使美舰减速的影片在国际热传,不禁让人联想到「极限施压」这个词。「极限施压」是川普时期,美国政府透过提升关税的贸易战方式,逼北京上谈判桌的政治策略。此后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历时近两年终于在2020年1月签署首阶段贸易协议,但此后因突发疫情及川普下台,这份协议无疾而终。

以客观立场看,川普透过「极限施压」获得他想要的协议,虽然协议只签署没生效,但把北京逼上了谈判桌,仍属一次成功的策略运用。同理,香会前后,之所以美中军舰、军机在台海、南海出现千钧一发的对峙,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北京要求美方以撤除对大陆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制裁为开端,推动拜登政府逐步撤销过往对北京高级官员的制裁令。

美中「国防部长」层级的会谈,向来都是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大陆防长和美国防长表面上职位对等,但权力并不对称。以过去欧巴马时代美中融洽时举行的军事对话机制为例,与美方国防部长对谈的是大陆军委副主席,而非军委委员级别的国防部长。同样地,美国也深知此理,2021年拜登政府刚上任后,外媒曾曝光美方希望重建欧巴马时期美国防长对大陆军委副主席的对话机制,但遭到中方「降格」为美中国防部长对谈。

其实在去年,美中防长奥斯汀与魏凤和在新加坡、柬埔寨都有过会谈,但大陆换届后,新任防长李尚福受到美方制裁,故北京希望美方解除制裁作为继续对话的条件。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讯息是,大陆原军事科学院院长何雷在参加今年香会受访时表示,北京一直在「耐心地等、等了1个月时间」,等不到结果,才在5月29日正式拒绝与美方会谈,而这里「等」的就是等美方撤销制裁令。

可以看出,大陆原本一直保持低姿态,而这也与近期大陆商务部长访美、CIA局长被爆密访大陆、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即将访陆的氛围一致。然而,华府拒绝撤销制裁,也错失下台阶的契机,而香会前的美中海空对峙,应该是中方对美方撤销制裁令的「极限施压」。接下来就要看,此次事件是否和年初「流浪气球」一样令美中接触戛然而止,还是说美方愿意撤除制裁,为双方紧张关系降温。(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