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五感連結」國際工作坊 推人與環境一體共生

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 「身态·生态—五感连结 IDG 国际工作坊」,带领与会者精微觉察身体感官的状态与背后运作的科学机制。图/中山大学提供

为强化社会大众对于环境及其他生命间一体共生的连结感,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 「身态·生态—五感连结 IDG 国际工作坊」,集结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带与会者精微觉察身体感官的状态与背后运作的科学机制,分享关于感官知觉的量子生物学研究新知。

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近年来在推动联合国17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的过程中,体认到许多外在环境的改善,必须回归到人们内在核心素质的改变,包括自我觉察、复杂性觉知、长期导向及愿景、连结感、同理心与慈悲、沟通及共同创造的技能等,这些素质正是内在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指标。

中山大学副校长蔡秀芬肯定结合科学与艺术跨域协作,推动一体共生。王家蓁先以「从五感的量子力学谈人与环境的一体共生」为题演讲,引用多名近代重要科学家如特斯拉、爱因斯坦、普朗克、薛丁格、波耳等的经典名句与理论,分享近代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有关五感量子力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点出宇宙万物皆是能量的本质、五感运作的科学原理及限制。

王家蓁说,五感是生物体用以感知与环境刺激交互作用的侦测系统,微观下是感觉器官的受体细胞运作及大脑神经讯号传输转译后的结果,因此看不到、听不到不表示不存在。了解五感运作的科学原理及其限制,有助于体察与他人及环境一体共生的客观事实,进而愿意为创造更永续的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

中山大学剧场艺术系助理教授何怡琏带着大家进行「呼吸的身态想像」,借由观想体会地球上的万物,包括人类、不同生命物种乃至山川森林海洋湖泊,都与地球母亲共同呼吸脉动的景象。新秀艺术家许乔茵分享以各种不同生命物种的「眼睛」为主要绘画对象的创作理念,突显出不同物种眼中看到的视界。

中山大学音乐系助理教授陈以轩现场演奏,融入海中鲸鱼发出声音的音乐创作,借此提醒世界是由人类与自然万物共创的交响乐章。Moon Voice心灵之声创办人陈祺欣演奏原创音乐,透过声音唤起每个人身心与自然的连结。中山大学医学与科技研究所教授范秀芳分享了味觉的科学,并呼吁与会者减少食物添加剂等味觉的刺激,选择健康营养并符合身体需求的食物。

日本东北大学电信通讯研究所教授曾加蕙与程苗则,分享关于情绪与肢体语言的最新 AI研究,剖析身体动作的情绪表达。印茴SPA创办人陈美智带着大家体验植物精油对身体及心情带来的正面影响。RGM地明能量艺术张凯勋分享团队以矿石、水晶、金属等物质作为艺术创作素材。

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 「身态·生态—五感连结 IDG 国际工作坊」,带领与会者精微觉察身体感官的状态与背后运作的科学机制。图/中山大学提供

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 「身态·生态—五感连结 IDG 国际工作坊」,带领与会者精微觉察身体感官的状态与背后运作的科学机制。图/中山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