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连结并做出改变 中山大学推生态身心灵工作坊

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生态身心灵—内在发展目标(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工作坊」,透过节能减碳绿建筑介绍、静心呼吸觉察、接触大地、森呼吸、五感森林想、大地曼陀罗的祝福,带领国内外学生体验与大自然相连的感受,思考永续的意义。(国立中山大学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开启与地球和谐共存的宏观视野,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生态身心灵—内在发展目标(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工作坊」,透过节能减碳绿建筑介绍、静心呼吸觉察、接触大地、森呼吸、五感森林想、大地曼陀罗的祝福,带领国内外学生体验与大自然相连的感受,思考永续的意义。

中山大学气胶中心2021年与哈玛星商圈环保店家合作举办减塑、减碳、减空污之「无痕饮食」行动后,今年再与屏东县获得环境永续奖的「沐雨钟林生态心灵休闲农场」携手合作,由主任王家蓁与农场主人、拥有数十年正念疗愈及生命环境教育经验的李一荷共同规划此次工作坊。

工作坊希望透过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官与大自然的互动体验,重新唤起每个人与大自然母亲脐带相连的记忆。

活动中,学员赤足走在草地上,并与森林中的大树交换呼吸。李一荷表示,人类与自然本处于完美的平衡,借由呼吸吸进树木经由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而得以维系生命,而树木则藉吸收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而得以生存。然而近一世纪来各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使得平衡遭受严重破坏。

王家蓁表示,透过呼吸,人类与地球母亲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实为生命共同体,然而,近年来人为导致的空气污染及悬浮其中的PM2.5却导致每年有将近7百万人过早死亡,已延烧近3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亦已被证实主要透过空气中含有病毒的气胶传播所导致,在在显示创造洁净空气环境的重要性。

「改善空气品质的先决条件,是大家必须先认知到彼此一体共生、祸福相倚的客观事实」王家蓁认为,发自内心认同自身与他人、与地球母亲的紧密连结,并愿意做出行动上的改变,才可能扭转现况。联合国2015年宣布17项「永续发展目标」,包含采取行动以减缓气候变迁、建设永续城市与社区、确保永续消费及生产模式、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等17项SDGs目标,指引全球共同努力、迈向永续,期许于 2030年前达标,仰赖的就是内在能力的发展培养。

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气胶中心环境教育组长谢百淇表示,关键内在能力发展对于推动永续发展教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应尝试融入到高教、K-12各学习阶段的教学课程乃至社会各层面的永续环境教育推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