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應屆生是疫情班?求職屢碰壁 「網課上多了 注意力不集中」
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被不少企业以「不接『疫情班』」为由拒聘用。图为广西高校毕业生「招聘夜市」活动7月在南宁举行,大批求职者前来求职、咨询。(中新社)
新冠疫情隔离期间,学生都在家上网课,被称为「网课一代」的22届、23届、24届大学生,却在求职时被不少企业以「不接『疫情班』」为由拒聘用,理由是「普遍素质、能力及社交断崖式下降,整体评价较差,主动性不佳还爱玩手机,甚至不如现在的在校生和大专生」。这让这三届毕业生相当不平,律师称涉嫌就业歧视。
封面新闻报导,贾凡(化名)是2024年财务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2024年6月,她从西安的一所民办二本院校毕业后,三个多月里在招聘软件上向600多家用人单位发出沟通请求,收到100条左右的回复,面试了多家,「最终收获0个offer(录用通知)」。贾凡说,「至少有十几家,在面试的时候明着暗着说我们这两届学得不好、能力不行」。
一位负责招聘工作的知情人士称,不招这几届毕业生,是因他们认为「招进来的2022届毕业生,整体用人感受较差,相较其他届同等学力院校的学生,动手、沟通和学习能力差多了」。
陜西一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姜姓负责人表示,招进来的几十个这几届的毕业生,「和其他届相比,普遍上素质、能力有断崖式下降」,甚至「一个都不能转正」。他又举了几个例子,「几名技术口的2024届毕业生,因为没做过实训,设备都没见过,操作完全靠老员工教;一个毕业生发给客户的报价,满篇错字,签合同时也只知道打印一份;刚开除的一个应届生,蹲在厕所里打一个多小时的游戏。」
姜姓负责人还称,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疫情期间养成了边上网课边玩手机的习惯,导致工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长时间线上的教育模式断裂了大学生的正常社交关系,走上工作岗位时也不敢开口说话;线上模式中,大学生养成了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迟到早退的习惯,普遍没有自制力,社会适应力差。」他说,「有差的就有好的,只是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分辨成本太高了。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将这几届毕业生称为「网课一代」,他表示,文中用人单位提到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用人单位直接将这几届的学生贴上「疫情班」的标签,作为筛选人才的考核指标,是不应当、不公正的。一刀切式的用人指标,会让招聘单位流失相当一部分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