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记者追逐伊朗石油 看中国5年内将占领全球…

文/节录自中国悄悄占领全世界

图/联经出版提供

德黑兰酷热难耐、乌烟瘴气。不过,令人气结的塞车场面看起来倒是非常壮观,至少提供了某种视觉趣味。时值黄昏,我们正行驶在所谓的埃斯法哈尼(Ashrafi Esfahani)「高速公路」上,这条道路贯穿德黑兰南北,路上车流毫无喘息空间。

来往车辆拼命互相超车,我们的计程车司机镇定自若地开着破旧的培坎车(Peykan,由英国授权在伊朗制造的汽车厂牌),难以杀出重围。公路两旁贴满宣传海报和手绘壁画(画面主角不是一九七九年的革命英雄,就是伊朗建国者柯梅尼),还有许多俏皮讽刺的标语和别出心裁的素描,标语和素描的内容,都在影射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以色列「走狗」。

最常出现的一句口号是:「打倒美国!」有幅素描画了一面倒挂的美国星条旗,上头的星星和红条都被画成了开花的炸弹和喷溅的血流。

这些标语和素描,简洁生动地披露了美伊两国长达三十年的敌对状态。自从「伊朗大使馆人质危机」(一九七九年伊朗爆发革命后,一群德黑兰大学的学生冲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挟持六十六名外交官和平民为人质,危机持续长达四十四天,从直到次年一月下旬才解除)爆发后,伊朗和美国的外交关系一直破裂到现在。其他西方国家也受美国影响,纷纷和伊朗划清界线。

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自二○○五年掌权以后,即甘冒大讳地展开核子发展计划,直接挑衅国际社会,导致伊朗和西方剑拔弩张的情况变本加厉,结果让中国享受了渔翁之利,在伊朗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西方贸易禁令致使伊朗遭到严重孤立后,中国外交官员不断和伊朗宗教领袖交好,并协助中国打入这个号称石油储藏量居世界第四位(排在沙乌地阿拉伯、委内瑞拉、加拿大之后)、天然气储藏量全球第二大(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家,成为伊朗经济的操盘手。

「五年以前,这里没有半个中国人。」伊朗某大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名主管说,由此可见中国势力侵入这个国家的速度有多快。数字会说话:十年前,中伊两国贸易交流并不频繁,现在中国已是伊朗最大贸易伙伴,每年创造大约三百六十亿美元的贸易额——含正式贸易和转口贸易(经杜拜转入)金额

西方对伊朗加紧制裁后,导致石油部门资金失血,于是伊朗也向苏丹看齐,为中国敞开了大门。在美国施加压力下,义大利埃尼集团(ENI,全名国家碳化氢公司)、美国道达尔集团(Total)、西班牙力豹仕集团(Repsol)、壳牌石油(Shell)、英国石油(BP),以及其他西方石油公司被迫终止伊朗业务,以免损及他们在美国市场的地位。

「美国人放话说:要站在伊朗还是我们这边,所以我们不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就是因为担心会牺牲公司在美国的商业利益而离开这里。」一位消息人士说明。

西方石油公司面临的困境,可拿西班牙力豹仕集团作例子,他们选择向美国压力低头,逐步撤离伊朗,以保护该公司在墨西哥湾的经济利益。

根据我们在德黑兰听到的传言,力豹仕集团因撤出伊朗至少亏损了三亿欧元的成本。于是,产油技术远不如西方竞争者的几家中国国营石油公司,就此顺利打入伊朗石油业

「中国人确实已在伊朗成为要角,但那只是因为他们来到一个没有对手的竞技场。」前文提到的西方公司主管指出。「西方实施制裁是中国能在伊朗异军突起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制裁,西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技术占领伊朗石油业。」法国的伊朗事务专家戴赫姆(Clement Therme)补充。因此,中国是靠手上的两张万用牌:政治关系和金钱势力,弥补了技术上的缺憾

「俄罗斯本可取代中国,因为他们有技术,可惜没资本。」乔治亚理工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兼美国政府顾问贾佛(John Garver)下了这个结论。伊朗商业、工业与矿业商会副会长法克希里,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为了取得现成的技术和资金,伊朗没有太多选择,中国无法轻易被取代。」

根据伊朗官方资料,拥有国家庇荫和无穷资源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国营石油公司,已经砸下四百亿美元的资金,填补了西方企业在伊朗留下的空位。另外,二○一二年中期以后,中国已成伊朗石油最大采购国。

当时,美国和欧盟通过新一波制裁,造成伊朗原油出口量锐减。不过,这次的欧美制裁旨在遏阻伊朗的天然气贸易,与联合国的制裁毫无瓜葛,且遭到北京反对。

由于伊朗的天然气外销金额占GDP二七%,欧美的制裁反而让伊朗政府大大松了口气,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后来伊朗取得了中国的大笔资金,得以继续生产原油,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然而,西方忽略了一个中国早已知道的事实:伊朗利用出售石油天然气的收入发展核子武器。换句话说,中伊两国贸易与伊朗核子计划「有潜在关连」。

欧洲的石油公司在得知西方企业甫撤出伊朗,中国就迅速征服当地之后,忿忿不平地质疑:当各国正全力采取禁运措施之际,中国这几家石油公司如何取得安全管道,有权进入伊朗能源部门?换句话说,当壳牌、道达尔、埃尼、力豹仕等西方企业被迫人去楼空之后,为什么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中国企业可以自由轻松地一脚踏入伊朗油田?

答案当然是万能的中国政府发挥了巨大影响力,即使在美国面前也不甘示弱。北京政府毫不迟疑地运用其政治势力,让中国企业免于遭受美国孤立伊朗措施的牵绊,这点也可以证明,中国在国际之间的影响力蒸蒸日上。

证据之一是: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在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发布的一份外交电文提到,某位中国政府高官曾警告一名美国外交官,如果华府打算制裁驻伊朗的中石化公司,「是很严重的问题,本人无法想像此事对两国关系可能造成的后果。」这份电文可证实北京已和华府划清界线,等于是明明白白告诉美国: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利用制裁行动对付中国大型石油公司。

因此,华府似乎已放弃施压,以避免中国采取「无法想像的」报复行动,运用其特权制裁任何西方公司。中国政府出面干预此事,当然和北京十分重视中国能源安全有密切关系。

然而,这些事件产生了一个吊诡的结果:中石化和中石油取代西方公司,为伊朗供应了三○%的石油消费量。严格来说,这跟北京强调的能源安全根本扯不上关系。但由于美国的制裁导致伊朗的石油产能降低,伊朗反而得向外国供应商采购石油,因此中国随时可进行这类交易。

「二○○二年以来,美国给予制裁的中国公司数量已减少。本世纪初,每年遭到制裁的中国公司有十五、六家,现在大约只剩三、四家,而且不包括大型石油公司。」贾佛以这些数字说明了北京对石油业的影响力,戴赫姆的结论是:「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有能力抗拒美国压力。」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蕊也承认一项事实:这个「世界金主」难以对付。这些现象会产生什么后果?德黑兰某欧洲石油公司的一位主管大胆推测:如果继续维持现状的话,未来「五年之内」,整个能源产业都会握在中国人手里。

●更多好看内容,都在中国悄悄占领全世界一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