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给出的这一信号,或预示着楼市将发生一场“巨变”?

事实上,如果对这一类信息有所关注的人会发现,这种造势行为如今已经出现。有些媒体把申请提前还贷,直接替换成了办理房贷的人将银行围得水泄不通。近两年,有关房市交易的各种火爆信息不断发布,为很多购房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很可能未来楼市会进行全面涨价,住建部如今释放的这一信号,从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的楼市将迎来一场巨变。

【住建部释放的信号】

要想知道楼市是否有回暖的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遍每一个楼盘,并且将注意力放在土地拍卖的价格上,市场处于何种状态,并不是单靠宣传就能达到的,最近一段时间,影响楼市的各种政策不断出现,银行开发商和购买者之间的较量,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以提前还房贷作为例子,银行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尤其是前几年在较高利息额下贷款的购房者也会无比气愤,这种情绪会变得愈加严重。

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老百姓的意识相对是比较强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忽悠。如今房地产之所以进入到低迷的状态,是因为老百姓不愿意掏钱,并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通过2023年1月份央行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存款额新增了60,000亿元,在单月创下了新高。

国家希望的是老百姓,手中有钱,将其全部进行消费投入到房市中,从而才能让国家的经济快速运转,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国家相关部门表示未来房地产依然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对我国整体经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23年的经济情况如何?与楼市是否能回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过去这一年中,发布了诸多刺激性的政策,十八般武艺俱全,所有的手段纷纷上演,依然无法激发大众的购买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何如此重要?】

李嘉诚曾经在公开场合中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如果进入到飞速发展的状态,很可能会难逃被摧毁的局面,曾经的郁金香、藏獒,都没能逃脱如此厄运,现如今的楼市也将步入后尘。房子的总价如此之高,并不是轻易能消费得起的,而且很多家庭的房子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这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日经中文网发布了一条信息,将年轻人生活的状态呈现出来,也是令人非常心疼的。

在日本工作6.8年就可以购买一套房子,在美国工作5.4年就可以购买一套房子,即使是在我国的头部城市中,需要工作13年的时间才能达成所愿。

在我国众多城市中,长沙的幸福指数相对于比较高的,但也需要工作7年以上的时间,很多专家探讨年轻人为何不愿意买房,并不是年轻人不够努力,也不是因为他们年龄不足,而是现在的房价过高,对年轻人而言,挣钱非常困难,背负在他们身上的压力很多,所以,才出现了这种艰难的局面。

尤其是近两年,大部分居民的收入都处于下降的状态,有太多未知的因素影响,使大众购房的意愿大幅度地降低,而且针对买房人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出现。

要想让房地产重新回归到稳定的状态,势必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这也会使房地产的制度迎来巨变。

住建部释放出了相应的信号,未来将要取消房屋的预售制度,现房的时代即将来临,烂尾楼未来将不复存在。这一信号是从2022年的2月8号财经日报中发表出来的。

住建部的部长倪红曾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现房销售的制度,即便是实行预售的制度,也要保证责任到位,避免资金抽离,使楼市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这一信号的发布,能避免交了首付之后继续等待2~3年的情况,很可能因为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无法准时交房,甚至还可能会面临烂尾楼的出现。

现如今在全国问题楼盘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这或多或少都与预售的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想必随着这一信息的释放,未来预售制度很可能会被取消,现房销售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其中北京、济南、合肥、宁波、福州、西安、杭州等多个城市对这一政策表示支持,并且愿意成为其中的试点城市。

预售制度在房地产行业中已经执行多年,现如今要取消,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2022年的期房面临强大的停工潮,这对购房者而言是很不公平的。

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购房者的意愿,为了让楼市能更快地回暖,只有使制度保持在更加健全的状态下,才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

其实,预售制度在香港已经被撤销多年,但在预售制度存续期间,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长和楼市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到现如今处于人人喊打的状态,归根到底,问题出现在监管上,如果不能杜绝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行为,很可能也会使楼市的风险不断扩大。

【总结】

从不同角度衡量取消预售的制度,对开发商是巨大的打击和挑战,看似合理,但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储备,未来房地产公司也将面临着经营困难的情况,现如今二三线城市积压类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需要2~3年才能将其彻底消化掉,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中,有很多烂尾楼停工的工程,如果处于期房销售的状态,被坑的是老百姓。

这一制度的取消,最大的阻力停在了开发商的身上,但是,不得不说,现房现售无论是从老百姓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都是极其有利的,这一项政策的落地会使整个房地产行业迎来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