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突破焚化再生粒料用途限制 应用于12处公共工程

新竹市政府致力推动焚化再生粒料应用于公共工程,去年已实际应用光武国中步道砖品铺设等12处公共工程。(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市垃圾资源回收厂每年约产出3万吨焚化底渣,如何使用成为一大课题,新竹市政府致力推动焚化再生粒料应用于公共工程,去年已实际应用光武国中、虎林国小、竹莲国小通学步道砖品铺设及中华路道路环境改善工程等12处公共工程,盼打造宜居永续的城市。

代理市长邱臣远指出,「资源循环零废弃」是达成2050净零转型的重要关键,重视环保更是施政重点,市府已订定「新竹市推动焚化再生粒料使用作业要点」,借由每年2次的跨局处推动小组会议,统筹规画各阶段预计使用的工程数量。

环保局指出,新竹市垃圾资源回收厂每年约产出3万吨焚化底渣,因幅员面积小且自来水水质水量保护区占达三分之一,导致制成后的焚化再生粒料使用地点及用途受到多处限制,如何提升循环再利用比例,增加多元化用途可行性,是市府努力突破的课题。

去年市府获环境部经费补助办理水泥制品试验计划,透过试验不同焚化再生粒料添加配比,制作出符合工程强度需求且具环保标章及绿建材认证水泥产品,例如砖品、路缘石等,也实际应用在12处公共工程,包括光武国中、虎林国小、竹莲国小通学步道砖品铺设及中华路道路环境改善工程等。

环保局表示,废弃物是错置的资源,焚化底渣经处理后可制成焚化再生粒料,取代部分天然骨材,市府举办推广说明会及外县市交流参访,也透过资源循环基线资料调查及媒合辅导,盘点适用工程,进一步将焚化再生粒料使用规定,纳入竹市公共工程技术服务契约范本中。

近2年焚化再生粒料申请使用件数显著增加,陆续应用于机关、学校及国营事业公共工程,展现推动成效。环保局将持续严格把关焚化再生粒料品质,落实料源检测、供料申请、过程监督及工程使用查核,今年度将精进修订既有作业要点,盼提升资源循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