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数据是长期投资 IEK魏伊伶:企业勿短视近利

▲工研院产经中心(IEK)分析魏伊伶。(图/IEK提供)

记者林信男/专访

数据(Big Data)应用已成产业趋势,不少企业都有意导入大数据,提升竞争力。长期研究大数据的工研院产经中心(IEK)分析师魏伊伶认为,大数据无法时间内,为业绩成长带来明显效果,企业不该抱持「短视近利」心态,而应将之视为一种长期投资。

魏伊伶强调,「要做大数据,企业文化很重要!」高层主管必须全力支持公司导入大数据,毕竟对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及公司业务都有深入了解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各部门间一定要紧密合作,「IT部门要找到合适的技术业务部门则应提供相关资料跨部门合作是第1要务。」

导入大数据,必然会获利?魏伊伶表示,企业导入大数据,还是得承担一定程度风险,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效益的心态,不利大数据应用,应把大数据视为一种长期投资,才有机会达到预期成效。

国内的大数据应用,仍在起步阶段。魏伊伶说明,就算是IT能力不错的公司,也要花点时间,才能弄懂Hadoop(巨量资料分析技术);此外,同时了解技术与公司业务的跨领域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魏伊伶说,和美国相比,包括台湾在内,许多国家在大数据相关软体的开发上,脚步确实较慢,不过「很多技术工具都是open source(开放原始码),就看公司愿不愿意投入资源去做。」她举例,导入大数据已有相当成效的台积电,也是花了3到5年时间,甚至送员工前往美国受训,才有今日的成果

魏伊伶分析,导入大数据的技术门槛成本都偏高,中小企业不见得有能力或意愿,投入大数据应用,高科技产业则相对积极;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毕竟不是「买回来就可以用」的商用软体,企业除应具备良好IT能力外,也要很清楚导入大数据的目的为何,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

▼魏伊伶于2008年取得英国Durham University企业管理硕士,自2009年起,担任工研院IEK分析师,研究领域包括资讯软体、Big Data、云端运算基础资料中心、WiMAX,以及服务业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