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医保局谈医保码统一:从“单选”向“多选”,从“单点”向“全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佳雯 北京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医保码用户已超11.2亿人,已接入定点医药机构超80万家,累计结算超60亿笔。
近日,国家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副司长谢章澍在2024全国智慧医保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聚焦群众就医和医保需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包含网厅和App)已开通医保码、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医保信息查询、医保移动支付、地方特色服务专区等服务模块,可为参保群众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办理、待遇申请等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达4.5亿,上线32个地方专区,涵盖100余项服务功能。
医保码的本质是对医保身份进行识别的一种电子介质。2018年之前,不同参保类型、不同参保地区之间使用的身份识别介质各有不同,整体上缺少统一的医保服务身份识别介质。
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建后,在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新时代医保信息化建设之初,就规划了要研发全国统一、规范的医保服务身份核验介质,并于2019年11月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医保电子身份标识——医保电子凭证,即医保码。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针对医保码使用问题的‘走流程、找堵点’活动,发动各级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加快推动医保码从仅在结算环节可用到可在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报告查询、药房取药等全流程使用,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升看病买药体验。”谢章澍说。
谢章澍还表示,国家医保局正在打造医保便民“三电子两支付”服务体系,包括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票据、医保电子处方、医保移动支付、医保可信支付等,联通就医购药全流程,形成服务优化全闭环,推动服务体验全新升级。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将探索推进离线结算、数字人民币等与医保服务相结合,推动医疗与医保服务之间有效衔接。在不久的未来,打造更立体、更多元的医保便民服务生态,以优质服务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
全国医保码统一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国家医保局方面,解读全国医保码统一对于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
《21世纪》:医保码的全国通用为公众看病就医带来了巨大便利。医保码的统一是如何考量的?
国家医保局:医保码的发展可以看成医保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短短四年的时间,实现了群众看病买药的“三个转变”。
一是服务内容从“单选”向“多选”转变。有了医保码后,群众通过手机展示二维码或刷脸就能看病买药,解决了实体卡丢失、忘带等情况下没法用医保直接结算的烦恼。
二是服务场景从“单点”向“全程”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的部署要求,2023年,医保部门将“医保码就医购药全流程应用”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发动各级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加快推动医保码从仅在结算环节可用到可在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报告查询、药房取药等全流程使用,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升看病买药体验。
三是服务范围从“本地”向“全国”转变。医保码凭借全国跨区域通用的优势,助力群众线上自助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线下脱卡直接结算,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1世纪》:全国医保码统一后,下一步还会有哪些方面的改进?
国家医保局:随着医保码推广应用不断深化,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全国通办的医保便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医保码、一码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一步,医保部门将依托已全面建成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不断优化拓展医保码功能,持续深入开展针对医保码使用问题的“走流程、找堵点”活动,加快实现医保码线上线下全业务应用,推进医保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互为补充,不断提高“医保码、一码通”的含金量,扫除医保码“全场景通、全流程通、全国通”的工作死角,更好履行“中国医保,一生守护”的承诺使命。
《21世纪》:不少公众担心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这方面医保码有哪些保护措施?
国家医保局: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国家医保局按照全国统一的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库标准,建设了医保身份识别认证系统,形成集医保身份电子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统一规范的多层次医保身份识别认证体系。
目前,医保码通过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姓名等三项实名信息和人脸生物特征对参保人进行实名实人校验,采用国产加密算法、数据加密传输、二维码动态展示、防止截屏和分享等安全技术,确保参保人个人隐私和医保基金使用安全。各级医保部门也多次发文落实医保码安全管理要求,与各合作渠道协同配合,切实保障医保码服务安全、参保人员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