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乱世里苏醒 李忆铢翻转《昆虫记》
新锐剧作家李忆铢执导新作《昆虫物语:装死》将在2023年新点子实验展登场,她取材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中的〈装死〉篇章,将主角从「虫」换成「人」,探讨人们在高压社会里的生存之道。(国家两厅院提供)
新锐剧作家李忆铢执导新作《昆虫物语:装死》将在2023年新点子实验展登场。(本报资料照片/刘宗龙摄)
新锐剧作家李忆铢执导新作《昆虫物语:装死》将在2023年新点子实验展登场,她取材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中的〈装死〉篇章,将主角从「虫」换成「人」,探讨人们在高压社会里的生存之道,面对人生悲痛时如何复苏,在乱世里如何苏醒。
从小就对虫很有兴趣,也对宫崎骏动画《风之谷》里的「王虫」角色侃侃而谈,李忆铢表示,「我希望可以理解虫。虫在腐海、在森林,总是扮演净化世界的角色,可说是分解者。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一直都是有这些微小的力量在分解,只是我们平常看不到,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时间,且没破坏性。」
李忆铢回忆,从小很喜欢和爷爷一起观察大自然,也因此发现虫的有趣之处,国中时,她就读圣心女中,学校周遭的环境,也很适合观察虫,「我和一样喜欢生物的好朋友一起组了『虫虫观察队』,在课后时间一路观察,不论是蚯蚓溺水,或是头歪掉的虫,都被我们拯救过,和虫交流不需要语言,但有一种纯粹的快乐。」
访问当下,李忆铢突然跳脱「人」的视角,「虫像是另外一个宇宙,我们谈话的当下,旁边也一定有虫,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牠们在哪里,我常常有被虫陪伴的感觉。」
观察虫、写虫,但是却不养虫。李忆铢说,小时候饲养蚕宝宝的经验,曾经令她压力很大,「假如虫是你的朋友,你怎么可以饲养朋友?那种感觉很诡异。我的人生始终无法真正客观地看待虫,有一点人我不分,像是我看着虫,就变成虫。」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他耗时40多年的巨作,书写了他对虫的观察,是严谨的科学纪录,也带有哲学思考。李忆铢特别选定其中的〈装死〉篇章作为演出内容,她表示,虫的装死,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沉淀,「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很大的冲击的时候,就需要『装死』姿态来缓冲,冲击有多大,就需要多大的空间恢复。」
李忆铢表示,「装死」也是一种恢复的力量,如同休耕,「法布尔谈虫的『装死』,也是看作一种生命给自己的喘息时间,此外,法布尔也观察和牠们的状态,如何装死,又复活,这些内容成为剧中的元素。」
《昆虫物语:装死》剧中的角色设定,并不是由人饰演虫,而是演员先找到人的虫性、身体表现上的虫性,再对应到社会上的角色。(国家两厅院提供)
李忆铢表示,《昆虫物语:装死》剧中的角色设定,并不是由人饰演虫,「而是演员先找到人的虫性、身体表现上的虫性,再对应到社会上的角色,等于是有人皮外衣的虫,遇见一些事,让他们的虫性跑出来。」
装死过后,最重要的就是苏醒,李忆铢表示,法布尔书写《昆虫记》,是献给他过世的小孩,「他的小孩过世带给他巨大的哀痛,他也在书里写道这本书是献给他死去的孩子,并提及『我相信你会从民间苏醒』。」
李忆铢表示,读到这一点时她深受感动,「某种程度上,法布尔漫长的书写过程,是不是也在用他的本能『装死』,并慢慢接纳死亡呢?」
李忆铢毕业于北艺大戏剧系、台大剧本研究所,曾获台北文学奖剧本组首奖。演出将于6月9日至11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