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防卫台湾的汉光演习

(图/本报系资料照)

在1954年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下,国军与美军深度结合的同盟作战演训,随着1979年「中美断交」戛然而止。国军从此必须「自己的仗自己打」,在全无外军协防的条件下,遂行台澎防卫作战,每年度的「汉光演习」于是在1984年诞生,到今年已有40年。

过去40年来,国际关系上,从冷战结束后的美国独霸到如今名符其实的多极体系,从美国联中制苏的战略三角到如今的中美战略对抗。科技发展上,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从类比技术到数位网络,从先进武器到无人载具。汉光演习的作战想定随着时间、形势、威胁的多重变化,也从单纯军事对抗逐渐衍生到全民动员防卫与社会韧性。

战甲车路边抛锚、空军误击靶机、潜舰鱼雷放生、军舰被击沉后再度复活、上岸的共军遭到全歼,防卫的蓝军总是获得最后胜利。过去40年,无论是不对民众开放的实兵对抗,或是邀请驻台外馆人员与地方仕绅参观的火力示范,汉光演习常被批评是「演戏而非演习」,所遭到的嘲谑谩骂不知有多少。

每一年汉光演习的敌情威胁、参演兵力、想定状况都有修正,换句话说,就是国军面对敌情威胁的变化,在没有外军驰援想定下,针对世界少有的「大型岛屿防卫作战」,至少验证并积累40年各种不同作战构想,对于台海和平与稳定的贡献当然不能视若不见。

从军事维度观之,汉光演习最重要目的在于:验证因力、空、时不断修正的台澎防卫作战构想,训练各级指挥官熟稔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管制,测验各兵种参演部队的训练程度,测试新老装备与武器系统的综合运用状况。

其实军事演习如同政军推演,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不是百战不殆的方程式,而是可以学习的经验与改进思考;不是累积旧套路以应付难以捉摸的新变局,而是面临不同状况的应处逻辑与决策流程。因此,汉光演习就是除错过程,也是进步的路径。

2015年中共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在邓小平1985年裁军百万30年后,启动脱胎换骨式的全面改革。明年将是「习近平军改」10周年,解放军试图验证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下,多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成效,诚属合理的推估,我们不可不察。

今年汉光演习再度变化,国防部改变长年来国防大学扮演攻击军,参谋本部担任防卫军的配置,表示将采「本岛实兵不实弹,外岛实兵实弹」模式,进行「无剧本、实战化」演练,并将「去中心化指挥管制」视为重要训练目标,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质疑。

我们要清楚的强调:1、任何兵棋推演或军事演习都有剧本,此次只是「有剧本,无剧透」以强化仿真程度;2、将参演兵力皆编成防卫军,不是放弃对抗演练,而是测评总体实战能量;3、军事作战当然要统一指挥并慎防指挥断链,然而「去中心化」是对不同层级指挥官决心做更贴近实际的测考。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非但不要反对「创新」,更要严格监督演习的「求实」。

美国对我「断交、废约、撤军」一走了之后,国军指参前辈们临危无惧,从熟悉的同盟作战转换成自立作战的防卫计划;从陆军司令部作战署主导的汉阳演习,扩展到参谋本部作战次长室规画的汉光演习。从澎湖列岛到花东沿岸,从高屏海滩到淡水河口,从拒敌彼岸到国土防卫,国军连续40年不懈地探索及修订防卫作战构想,以实际行动爱台、保台,值得大家鼓励。(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所副教授、中华战略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