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三重论:台湾五大族群的归宿
(图/本报系资料照)
当前在台湾社会的五大族群,当然应该要有自己的祖国认同,只是这种祖国认同需要经过细致的诠释。敝人在这里要阐释有关台湾五大族群的「祖国三重论」,来让大家共同的精神归宿获得清晰的梳理:
首先就是民族祖国,这是指父系祖国(fatherland),意即孕育中华民族这一道统的中国,这个祖国依凭着智慧而凝聚出中华民族,使得中华民族与人类其他民族最大的差异,就是区隔「我族」与「异族」的标准在智慧,只要行事不按照内圣外王的态度来修己安人,那就是精神意义的「夷狄」,只有行事按照内圣外王的态度来成己达人,那就是精神意义的「华夏」,因此,这种中华民族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真正意义的「聚民成族」,只要能让智慧获得凝聚,其人民的集合称谓就是中华民族,其环境就是我们的祖国。
再来就是民生祖国,这是指母系祖国(motherland),意即孕育中华文化这一学统的中国。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实属阴阳两仪在交替循环,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刚性硬体;中华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柔性软体,面对无数的苍生,如何让大家安和乐利的生活,这种智慧的构思就发展出中华文化,其文化的实践就能凝聚出中华民族,但中华文化的实践过程需要将智慧转成知识,这就要像《易经.系辞上》说的「开物成务」,意即开通万物的道理,使得人事各得其宜,这就要将智慧转成知识,让大家过着有文化的生活,其环境就是我们的祖国。
能让人安身立命的环境,就是我们的祖国。但安身立命并不是拿个人幸福做单位,而是家庭幸福做单位,中国人素来最重视家庭关系,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就是实践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场域,当人不能在日常生活做到「修身,齐家」,就无法谈「治国,平天下」,我们观察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不应该从人口头表示的认同来做标准,而应该从其行事风格来做判断。
人如果不重视家庭生活中的「团体我」,呼唤彼此来凝聚中华民族就变得毫无落脚点,中华民族的道统与中华文化的学统是中华认同的两大基石,彼此具有阴阳互补共生的关系。
最后就是民权祖国,这是指乡土祖国(homeland),意即能让前两者永续发展的公共场域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民国的「中华性」,来自凝聚中华民族来实践中华文化;其「民国性」则是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变成具体的纲领与制度,这就是借由《中华民国宪法》来呈现的法统。因此,《中华民国宪法》能落实民权的场域就是我们的祖国,对于生活在台湾社会的五大族群来说,中华民国主权范围所在都是我们的神圣乡土,中华民国的治权范围所在则是我们的实质乡土,生活在神圣乡土与实质乡土上的子民都是我们因宪法而获得凝聚的同胞。
因此,台湾社会五大族群的祖国在哪里?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但这个中国是依据民族祖国而构成「中华民族的中国」;依据民生祖国而构成「中华文化的中国」;还有依据民权祖国而构成「中华民国的中国」。只有道统、学统与法统共同整合,「三统交融」于社会中,中国人才能视作「回归祖国」,活出民族有尊严、民生有乐利与民权有保障的人生。
当前的中华民国,受到极大的威胁与侵蚀,使得中华文化日渐消失,更令中华民族横遭解构,但我们不能因台湾社会当前的乱象而遗忘自己的祖国,更要想办法修复与挽救我们共同的精神归宿。(作者为国立宜兰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