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谷论坛》凝望台湾社会族群和解的里程碑(陈复)

本文作者认为,各政党应支持行政院设立「外省族群委员会」、「闽南族群委员会」与「新住民族群委员会」这三个部会级单位,跟既有的原住民族委员会与客家委员会共同成为中央部会,彰显出台湾社会整体的族群光谱。(图/Microsoft Copilot AI生成)

我们如果要让台湾五大族群和解共生,基于让五大族群都能获得平等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只在中央设立「原住民族委员会」与「客家委员会」,而不设立「外省族群委员会」、「闽南族群委员会」与「新住民族群委员会」这三个部会级单位。生活在当前台湾社会,人民日常接触到闽南族群文化可谓理所当然,常见者譬如各宫庙举办的神明祭典,尤其妈祖遶境巡礼,参与人数常动辄百万计;原住民族群文化与客家族群文化则在部会级单位设立后获得相当蓬勃的倡导与推广,甚至新住民族群文化都因当前政府实施「南向政策」(或后来的新南向政策),基于笼络岛内新住民配偶并对东南亚各国表示善意,文化部设有新住民专区来推广新住民各种节日庆典,但只有外省族群文化却在中央部会呈现被冷落且无人闻问的不平等现象,实属极不合理且亟需改善的族群问题,其原因颇值得反思。

我们观察现行原住民族委员会与客家委员会这两个中央部会设立的缘由,都会发现其过程极具有政治性。早在民国八十年(1991)六月六日,由台湾原住民权益促进会主办,联合原住民学生团体,展开集会游行,诉求成立中央级原住民专责委员会。但直至民国八十四年(1995),因立法院选举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和无党籍联盟无一党取得过半的席位,而在野各政党和执政的国民党全部席位只相差两席内,由于当时的行政院长还需要获得立法委员过半支持才能就任,时任行政院长连战召见国民党籍的蔡中涵委员和瓦历贝林委员,希望能获得这两位原住民立委支持,蔡中涵与瓦历斯贝林则联手拿同意阁揆同意案当作条件,顺利争取国民党承诺成立部会级原住民委员会。这件事情反映出族群权益议题能获得政党重视与支持,其实常受到具体政治事件的影响。

接着,客家委员会成立于民国九十年(2001)6月,其目标是复兴台湾日渐流失的客家文化,延续客家传统文化命脉,并打造台湾成为尊重多元族群文化的社会。其背后的原因则与当时的陈水扁总统有关,早在其担任立法委员时,就开始任用客家精英来做幕僚(譬如罗文嘉长期任助理),担任台北市长期间则积极经营客家选票,包括成立「财团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设置「台北市客家文化会馆」与「台北市客家艺文活动中心」,再开辟「台北电台客家频道」,每年定期举办「客家文化节」,让本来对政治比较没有热情的客家乡亲,开始转向支持其个人(而不见得是整个民进党),因此,其虽然市长连任败给马英九,却在民国八十九年(2000)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后,隔年就成立客家委员会,这些过程帮其制订政见白皮书的范光群就是客家人,后来并担任首任客委会主委。

民主政治就是团体利益的较量与协商,不参与任何团体,则个人的权益就无法获得保障。团体的性质有很多种,性别、宗教、阶级与党派都是团体,族群自然更是其中很重要的团体。外省族群有个重要特征:由于该族群跟着中华民国政府来台,并主要参与军公教警消这些政府工作,使得外省人普遍有着「高度的服从性格」,不太愿意对政府表达反对的声音。如今时过境迁,政党轮替早已变成新常态,外省人要意识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政党会直接关注我们的权益(包括但不只是军公教警消这些领域的工作权益),甚至有很多权益根本未曾被我们自己仔细认识(譬如保护眷村文化的各种议题,不只包括眷村建筑的毁坏,更涵盖眷村语言的流失),我们只有让自身的团体利益被社会正视,否则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政治环境中,我们族群的团体利益会不知不觉被人漠视,甚至被「消音」。

台湾外省人不应该再有这种幻想:面对当前的各种乱象,我们无能改变,就反过来期待大陆当局过来「收拾乱局」。外省族群就是让中华民国落脚于台湾社会的始作俑者,自己不认真经营中华民国,却产生自我放弃的念头或作法,如此不只会被台湾其他四大族群轻视,更会被大陆当局轻视,我们的祖先本来自中国各省,现在却被大陆当局视作「闽台一家亲」,只让福建来跟台湾对接,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员工都常主要挑选会讲闽南语的人来从事对台工作,偶而则会请客家人来担任发言人,借此表示对台湾的熟悉感与亲密感,那我们外省人在其心中究竟占有什么位置呢?这不能怪人家,而要怪我们自己。我们不在意自己的族群应该在台湾社会经营与发声,甚至有人都想要跳船放弃中华民国了,这种无止尽的流浪者心态最终只会落得「人见人嫌」,而不可能获得任何尊重。

外省族群不该忘记自己是「承天命,续道统,传斯文」的一群人。民国三十八年(1949),不只有无数的故宫国宝被辗转搬运来台湾,更有无数的一流学人被紧急抢救来台湾,台湾本不大,却接纳中华民国这个始终不只拥有政统更拥有道统的政权,这些无声的国宝与有声的学人散发着雄浑厚实的能量,让中华文化在台湾社会获得继往开来的发展,更不要说经由闽南人与客家人在台湾数百年的经营,诚然使得台湾社会「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这群华夏遗民联合原住民族,共同开辟出如此美丽的宝岛,外省人何忍撒手置身事外?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我们再度凝聚起来,联合任何愿意平等待我的族群共同奋斗,大家携手复兴中华文化,让台湾社会的族群关系获得良善发展,使得中华民国的运作机制恢复正常,这才是外省人始终流淌在身的天命。

当我们有此自觉,则呼吁各政党支持行政院设立「外省族群委员会」、「闽南族群委员会」与「新住民族群委员会」这三个部会级单位,跟既有的原住民族委员会与客家委员会共同成为中央部会,来推广各自的族群文化,彰显出台湾社会整体的族群光谱,完成「中华文化与多元文化本不二」的政治理想,这诚然是族群共生且福国利民的壮举!但,全部的图像,其第一块拼图,首先得由凝聚外省族群意识来着手,只有外省人恢复其族群意识,愿意再担中华文化的大纛,谋画族群的振兴,才有立场重新参与台湾政治,只是其族群复振工作不是跟任何族群斗争,而是跟全体族群合作,毕竟设立「外省族群委员会」怎么可能单凭外省族群的团结就能完成?让我们把这件事情当作阶段性的目标,视五大族群委员会的全部设立,来当作凝望台湾社会族群和解的里程碑。(作者为国立宜兰大学博雅学部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