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了“厌跑症”,该怎么治?
“最近好像进入跑步倦怠期了,跑步提不起劲儿,之前一天不跑心里都痒痒,就算上班再累,跑完就爽了。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跑步时也曾有过这种感受:
“跑步不再像从前那样,是无限的乐事一桩。在我与跑步之间,这样一种徐缓的倦怠期前来造访了,其间有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回报的失望,有着理应敞开着的门户不知何时却被关上的茫然。我称这些为‘跑者蓝调’。”
作家不愧为是作家,把对于跑步的倦怠都形容得那样富有诗意。
蓝调音乐给人一种慵懒、甚至“有气无力”的感觉,村上春树大概用这种感觉来形容跑步前的一种有点想跑但感觉没力气的倦怠感,这就是跑者常常说的厌跑。
厌跑的几大原因
1、每天都坚持跑步
经常会看到有人连续跑30天、100天、200天等这种跑步计划。
尽管这样看上去很励志,但是每天跑步会导致体力无法及时恢复,身体出现伤痛,甚至感到有些厌跑。
建议刚开始可以跑一休一,等身体逐渐强壮,可以跑二休一。
2、跑步后感觉减肥没效果
一些人怀着雄心壮志想要通过跑步减肥,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体重并没有下降,身材没有变化,这就形成了“挫败感”。
3、跑步线路单一枯燥
没有变化,经常按照习惯采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跑步模式的话,难免会厌跑,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你闭着眼睛都能跑。
如何避免厌跑情绪
1、要学会休息
休息是训练的一部分,不管是肌肉,还是有氧能力,其增强过程都是靠超量恢复的原理,训练就是相对于我们平时状态的“超量”,而休息则是“恢复”,变强正是发生在休息期间,此外训练日之间的休息十分重要。
如果通过调整,不能回到快乐跑步的状态,不妨就“跑休”几天时间。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跑步,并且一周左右的“跑休”不会太影响有氧能力,在漫长的跑步生涯里,良好的心态和健康无伤病的身体才更重要。
2、体察身体反应
如果当天起来,浑身无力,异常疲惫,啥也不想干,那就休息,不管有没有课表。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需要休整。
如果脚掌、脚跟痛或者脚踝痛,要注意。
首先自查技术动作是不是有问题,很多时候动作不对,造成身体伤害。如果动作问题不大,看看是否训练量过大?
如果也不是,就要加强相关力量训练,并减少跑步训练量。防止最弱的一环拖垮整个链条。
3、调整强度、分解距离
平时5公里平均配速530,那么10公里平均配速就加个10秒、15公里平均配速就再加个10秒。
光调配速还不够,还要学会分段式地消化长距离。
还是刚才的例子,如15公里就可以分成3段:第一个5公里配速600,第二个5公里550,第三个5公里540,既能让身体逐渐适应强度,又拉长了距离,沉浸式降低疲劳感。
4、推荐你选用折返路线
巧妙利用“返程效应”这种心理错觉,能够大大降低跑步后半程产生的疲劳感、厌烦感。
不妨试试把10公里的路线,规划成一来一回两个5公里,比你在跑道上刷个25圈,就没那么枯燥。
5、听音乐跑步
这种方法并不新鲜,不过确实能很有效地转移注意力,让痛苦感消失,跟着不同音乐的节奏奔跑。
有时候,一句励志的歌词都能激发自己的斗志,让浑身充满力量。听几首歌曲,让时间很快过去,在练习中休息,不过在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6、用新装备激励自己
或许你不是一个装备控,从来不会在意自己穿什么样的鞋子和衣服,戴什么样的耳机,那么这个时候,不如试试买买买。
入手一双新跑鞋、一套新的压缩衣裤、一件新的运动内衣,哪怕是一条新发带、一个新的运动腰包,都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毕竟,买了新装备,怎么也得出去秀一秀。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不想跑的时候才要去跑,这就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
不论何时,跑步都是我们自己与自己的斗争,跑步的每个阶段都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美好的体验。
只有坚持下去,大汗淋漓总能甩走内心的各种小情绪,让你重新感受到豁达、阳光与自由!
点击下方关注智慧跑步公众号
往期文章回顾
2、
3、
4、
5、
6、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若侵删
将文章转发给更多跑友,便是对“智慧跑步”最大支持
每一个“在看”,都是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