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该怎么办!及早对症治疗预防慢性威胁

鼻窦炎的特征为黄绿色浓稠的鼻涕,伴随黄鼻涕倒流、咳嗽、两颊或前额胀痛等症状,尽早治疗可避免慢性威胁。(图片来源/pexels)

台湾属湿气重的海岛型国家,容易使人产生鼻子与呼吸道方面的病症。全台湾有300万人患有慢性鼻窦炎,不只造成鼻涕倒流、咳嗽等现象,甚至还会影响到眼部、脑部和肺部的健康。台湾鼻科医学会秘书长戴志展与台湾鼻科医学会理事长叶德辉提出鼻窦炎的病征,呼吁患者尽早药物治疗,培养病识感重要性,方能避免开刀与后患。

台湾鼻科医学会秘书长、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耳鼻喉部鼻科主任戴志展指出,鼻子是调控呼吸和嗅觉功能的关键器官,包括鼻腔和鼻窦。其中,鼻窦的健康状态影响着3大功能,包含过滤空气、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及湿度,以及产生声音的共鸣。当鼻窦黏膜受感染或发炎时,就可能导致鼻窦炎,发生鼻塞、流鼻水等症状,但这些早期症状常被误解为感冒或过敏性鼻炎。

那么,该如何诊断是否为鼻窦炎?戴志展表示,第1步是观察鼻涕的特征。鼻窦炎的特征为黄绿色的浓稠鼻涕,伴随鼻涕倒流、咳嗽、两颊或前额胀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影响嗅觉;另一方面,观察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是区分感冒和鼻窦炎的重要指标。感冒通常在2周内痊愈,而鼻窦炎常常超过2周,若超过3个月则属于慢性鼻窦炎,因此,患者需要有病识感,才能注意自身的健康变化。

「根据台湾鼻科医学会的估计,全台约有15%~20%的人口,超过300万人患有慢性鼻窦炎。」戴志展说,并呼吁患者应尽早对症治疗,避免拖延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他补充,鼻部的神经网络错综复杂,长期的慢性发炎可能导致鼻息肉的增生,进而影响到眼部、脑部,甚至影响到肺部的健康。

戴志展以临床案例为例,有位拔牙后的病人,由口腔发炎向上感染演变为鼻窦发炎,因拖延未就医,感染最终蔓延到眼窝,导致严重的蜂窝性组织炎,危及视神经,几乎失明。因此,提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至于鼻窦炎的治疗,戴志展重视「及早正确诊断」,认同抗生素药物能够处理急性鼻窦炎,并防止病情恶化成慢性症状。然而,当症状超过3个月,轻症与重症的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轻症治疗是使用类固醇喷剂,重症治疗则是口服类固醇、内视镜鼻窦手术和生物制剂。

台湾鼻科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耳鼻喉部鼻科主任叶德辉指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手术主要目的是移除阻塞鼻窦的鼻息肉,扩大鼻窦开口,提供足够的通气和引流,约85%的患者在治疗后能够痊愈,手术不会带来明显的疼痛,效果显著。然而,少数患者手术后仍可能复发,原因可能与术后追踪不足、自我照护不佳以及抽烟等生活习惯有关。

鼻子状况虽然是许多患者的平日困扰,但经常遭到轻视,认为只是小感冒而习惯成自然,但忽视带来的恶化隐忧恐得不偿失,故因尽早寻求治疗,避免动刀与破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