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昂引爆讓座爭議 身障盟:博愛座不該淪為道德綁架

作家李昂日前搭乘台北捷运遇年轻人不礼让,博爱座的存废再度引起讨论。记者曾学仁/摄影

作家李昂昨在脸书贴文指责年轻民众不愿让出博爱座让「年长、疲惫」自己乘坐,引发博爱座存废的讨论,卫福部也亲上火线回应。博爱座规范是依照「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现行规定是「身心障碍者及老弱妇孺优先乘坐」。身心障碍联盟表示,博爱座让座应回归以需求为优先,不该沦为道德绑架,建议将博爱座名称改为「优先需要座位」,在无人有使用时,任何民众都能使用。

身心障碍联盟秘书长洪心平表示,身心障碍者类别很多,有些障别并无法从外观判断,也与年龄无关。民众若有需求时,可向坐在博爱座的民众提出,但对方若不让位,则表示他也有需求,应另行寻找座位,不必要求互相揭露自身需求,「更不该认为我不舒服,别人就应让座。」

洪心平说,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本就容易发生推挤,或找不到座椅的情况,若不适合久站的障碍者,多会避免使用无法订位的大众运输工具;须要使用博爱座的民众,多是临时身体不适造成的需求。但不舒服的程度不该拿来互相比较,更不应该上网公审对方,「博爱座是互相体谅的机制,障碍者也不会因此就实施道德绑架。」

「博爱座的设置有宣示意味,但应该正名为『优先需要座位席』,让大众更了解其意义。」洪心平说,博爱座的名称,会让人有「有爱的人才让座、不让座就没爱心」的误解。事实上,是否让做不应该因为座椅区分,否则光是博爱座也难满足所有需求,其概念应是让民众了解,有需求者可优先像坐在此区的民众提出要求。

洪心平也说,常看到大众运输工具上明明人不多,博爱座却空着,不少民众宁可选择站立,这是长久以来,以座椅性质区分要不要让座导致的现象。故建议正名为优先需要座位席,作为「宣示性保留」,但若无人使用时,任何民众都能利用该座位。

身心障碍联盟秘书长洪心平表示,身心障碍者类别很多,有些障别并无法从外观判断,也与年龄无关。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