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聶華苓辭世 李遠:她打開台灣文學的世界知名度

作家聂华苓。国立台湾文学馆于2010年赴美拜访聂华苓。图/国立台湾文学馆提供

作家聂华苓21日辞世,享耆寿99岁,文化部长李远闻讯表达哀思与敬意,并表示,本身是创作者的聂华苓最令人感佩的是她在台湾戒严时期,不分党派、族群、政治立场、政治思想,只挑她心目中值得鼓励的优秀作家们去她所创立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使来自台湾的作家可以和全世界的作家交流,也打开台湾文学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这样的胸襟和远见正是我们后辈们要追随和学习的。

聂华苓1925年出生于武汉,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举家来台。而后担任《自由中国》编辑委员、文艺栏主编,直至1960年杂志因雷震案停刊为止。1964年赴美,应邀为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1967年和美国诗人Paul Engle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先后接待1200多位国际作家(包含80余位华人)。2009年获颁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并先后获得香港浸会大学、中央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聂华苓创作包含小说、散文、翻译、文学评论,着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2004年完成回忆录《三生三世》,写下1925年到1991年的生命故事;2011年扩大篇幅,出版《三辈子》。代表作《桑青与桃红》以高超的现代主义技巧,分别从「桑青」及「桃红」的视角书写战乱下的女性于中国、台湾、美国等地辗转流亡的故事。小说围绕在抗战时的回忆、渡台知识分子内心的迷惘与失落、女性在动荡时代中的际遇,刻划失根的心境,反映作家自身的漂泊。

「国际写作计划」以超越国族畛域、打破政治藩篱的胸怀,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共聚交流。台湾作家包括杨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叶维廉、杨牧、痖弦、郑愁予、商禽、林怀民、姚一苇、吴晟、宋泽莱、七等生、王拓、向阳、李昂、季季、蒋勋、朱和之、黄崇凯、李琴峰、陈思宏、张亦绚等超过50位曾受邀前往,不仅开拓台湾文学的能见度,更对世界和平、国际文化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文化部指出,走过半世纪的文学之路,聂华苓在创作、编辑与推动台湾作家进入国际,引领台湾文坛走向世界,贡献卓着。对于文坛巨擘的殒落,文化部表达深切的悼念与敬意。

作家聂华苓。由琦君家属捐赠予国立台湾文学馆。图/国立台湾文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