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 中时记者 登岛采访升国旗

中国时报采访团当年把一面国旗插在岛上。(姚琢奇摄)

登岛过程做了一整版独家新闻。(中时摄影组摄)

日本钓鱼台更名,我民间将于7月7日组团登岛,钓鱼台风云再现。近半世纪以来,我方登上钓鱼台的人屈指可数,《中国时报》于1970年保钓风起云涌初期,派遣4名记者登岛采访,宣示主权,并做了一整版的独家新闻报导

1970年保钓方兴未艾,台湾各地大学生到美、日大使馆抗议是家常便饭,本报创办人余纪忠为了让读者了解钓鱼台真实面貌秘密画派记者到钓鱼台列屿进行实地采访。

当年,基隆水试计划前往钓鱼台附近探访渔业资源,中时经过评估,认为应该借此派员登岛采访,实地了解这座岛屿,最后指派社会召集人宇业荧、记者刘永宁与摄影组长姚琢奇、驻基隆记者蔡笃胜组成采访团登岛。

1970年9月1日清晨,采访团在基隆港登上「海宪号水试船,现年91岁的姚琢奇回忆,搭乘的船只当天下午从基隆启航,北部海域经历一场暴雨,次日清晨抵达钓鱼台,上午9时30分登岛,升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并以预先准备的油漆,在钓岛礁磐写下「蒋总统万岁」5个大字

采访团当年插上钓岛的国旗,冲绳地方官员接获美日高层指令,派遣冲绳警察登上钓岛,将中华民国国旗取下。根据日本《时事社》报导,这面国旗将由美国琉球的官员,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转交给中华民国。

对于在戒严年代,主管海防警备总部严管渔船出海,采访团如何成功执行出海登岛的采访计划?姚琢奇回忆,基隆记者蔡笃熟悉租用渔船与出海手续,经由他联系安排,顺利租得「海宪号」,对海防单位只说,将随船采访水试所捕捞作业

因钓鱼台是台湾渔民传统捕捞水域,当年估计,以钓鱼台渔场作为生活依据的渔船,每年渔季苏澳、基隆、贡寮野柳去的最少就有3千艘,台湾北部渔民对钓岛的感情相当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