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告诉你大学评鉴在干嘛 最怕被贴「待观察」!
▲大学评鉴都在做什么?(图/翻摄自大学评鉴的一天,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教育部为了促进大学的发展,委托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定期办理评鉴,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调整学校政策的参考。评鉴成为校方相当重视的一环,因为结果的好坏代表教育的品质和衡量奖励的依据,招生低的学校也担心会被合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对付。辅仁大学社会系就做了一支3分钟的动画影片,介绍大学评鉴的一天都怎么过的。
委员会在2天内聆听各系所的发展简报,之后参观学校教室和设备,化身学生突袭教室上课,之后和老师、学生面谈,讨论学校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委员会给予意见指教,但有的也会批评学校研究发表太少、照明设备不好等,当晚学校必须开会研讨,整理出回应报告在隔天发表后,才结束两天的行程,松了一口气。
影片也提到,为因应委员来势汹汹,校方会搜集各种评鉴指标,演练评鉴流程,设想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甚至打听他校的经验参考,聘请高人演讲拟定策略,对学生发放面谈SOP小抄,做足万全准备,但大家只一味在意评价,害怕被印上「待观察」与「未通过」,「有人关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
过去也曾经有满意度调查显示,逾八成的老师认为评鉴对学术和教学品质没有帮助,甚至认为只是在做表面工夫。因此日前立委郑丽君、黄国书、何欣纯、陈亭妃、蒋乃辛共同提案将教育部明年度预算中,「推动大学评鉴制度」原列的8386万多元建议减列3千万到5千万元,最后决议删除500万元、冻结1000万元预算,希望评鉴制度能重新检讨和转型,学校也不要只是为了数字疲于奔命。
▼翻摄自Youtube。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传送第一手的新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