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的接力 藏在巷弄裡的府城風情

台南的巷弄,是人行的尺度,最适合在其中漫步优游。

【图/文.台湾光华杂志】

没在台南弯曲巷弄里迷过路,别说你来过台南,不是直肠子的一路贯穿,总是七拐八弯地藏着意外之趣。何以台南有这么多的小路?《行走的台南史》作者苏峰楠告诉我们,「台南其实不是一个人造规划而成的城市,是自然发展形成的。我们说的小巷道,都是街道的一部份,在过去的生活空间里,大家都用走路的,那是属于行人的尺度。」

路,是400年来走出来的,街区的样貌,亦是台南人400年积累的生活点滴,因为是叶石涛口中所说「适合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日子的好地方」,400年来大家接力,守护府城的生活记忆。

时代叠层的印记

台南最早发展的区块当属今日赤崁楼到民权路区域,荷兰时期就发展的十字大街,东西向是今日的民权路,往东通往仁德、归仁、关庙一带,集散山区的物产;南北向是忠义路,负责南来北往的交通。

每座城市都有防御的需求,只是台南要晚至18世纪才盖起城墙,苏峰楠解释,清朝时期的统治者担心台湾若动乱,城墙会加重平定的难度,迟至朱一贵事件(1721年)后,才逐一修建城墙;曾经,府城是拥有14座城门的大城,如今只留存下「兑悦门」、「大东门」、「大南门」及「小西门」,城墙遗址今散见在如成功大学光复校区、台南女中后方树林街等地。

日治时期,日本人带来欧洲近代都市规划的观念,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城墙,并进行市区改正;有些道路是扩宽原有的主要道路,如民权路和忠义路,其动线400年来没有大改变。也有新辟的路划开了旧城区原有的纹理,中正路就是一例。

新开的路贯穿了旧街区,也与多条道路产生新的交会节点,「这个会合的聚集点,可能有五、六、七条路会合,于是日本人用了圆环来处理这聚合的节点。」这也形成外地人对台南多圆环的认知。

层叠了时代印记的府城,还留有清朝时期的城门,其中兑悦门是仅存唯一人车可通行的城门。

「海」的记忆

在今日提到台南,「海」未必是多数人联想到的关键字,但对苏峰楠来说:「台南是个海港城市,是因海而长出来的城市。」

昔日的府城,有一半是台江内海的范围,海滨的界线约落在今日赤崁街的位置,登赤崁楼可以眺望台江海景。随着台江内海不断淤积,城市往西边扩展,残存的水道成为五条港区域,这边曾经是城外最热闹的街区,是贸易货品的集散地,店铺多、商人多,氛围与城内截然不同。

如今关于「海」的踪迹,苏峰楠举例,从最古老的民权路往西行,在全美戏院附近,有一名为「大井头」的市定古迹,大井头意味着码头旁有口大井,代表此处曾经临着海。昔日台江内海船运贸易盛行,港口是补给淡水的重要地方,因此码头旁边通常有一口井,供来往船只取用,大井头又位居重要的民权路上,「代表这边曾经是海陆的交会点,而且更着眼其海的角色。」

苏峰楠再说起,17、18世纪的海岸线约落在今日西门路一带,沿线许多古老的寺庙,如开基天后宫、广安宫、大天后宫、开基武庙、开山宫、沙淘宫等,它们供奉的神明,如王爷、妈祖、水仙尊王、保生大帝、池府千岁等,多数与海有关,这些寺庙的方位都座东朝西,面向着大海,隐约透露着与海的渊源。

四百年来,随着府城开发,台南离海岸越来越远了,只能从名称去追忆。像沙淘宫前郑家菜粽,是府城有名的小吃,从「沙淘」宫名看来,当时人们在庙前树下啃着美味的菜粽时,脚下曾经是海浪来往,细沙覆足。而在台南已有400年养殖历史的虱目鱼,是台南餐桌上的日常,台南人几乎都是吃鱼的高手。

在城里爬小山

台南的地形,东半部为台地,有「府城七丘」坐落,但经过数百年的开发,视觉上早难以觉察其起伏;但是老台南苏峰楠告诉我们,阶梯是过去人们应对起伏地形的秘密。

站在民权路向西望,约略可感觉东高西低的地势;民权路上的北极殿,是昔日府城最高点「鹫岭」,进殿内参拜,要从民权路先爬个几阶,才会到达当初的庙门,进到庙里还要再拾级而上,更凸显了北极殿高耸的感觉。

也有通往海的阶梯。大天后宫的建筑格局里就留有昔日关于海的记忆。苏峰楠解释,大天后宫昔日坐落在海之滨,庙门正对台江内海;但如今海水已退,你可以想像今日庙埕所在是昔日海岸最低的地方,要入庙拜拜,会遇到一段又一段的短阶梯,这一路爬升就像是从岸边走向陆地的过程,先人利用自然的地形,营造了朝拜天后崇敬的历程。

曾宪娴是台南市历史街区计划的重要推手。

动人的建筑表情

从荷兰、明郑、日治到战后,台南的巷弄堆叠了各个时代的记忆,街区老屋的表情,是逛大街、钻小巷时的亮点,构成了这座城市迷人的魅力。

在天后宫附近,赤红的壁砖是城市里的一抹红,看尽时代的兴替。还有百年历史的「隘门」,是古时巷弄中防御设置,悠悠说着当年的故事。找一个巷口瞥去,匿在矮房子间的寺庙,偶可见像水袖般抛向天际的燕尾屋脊,或是带着韵律线条的马背,成为意外的惊喜。

而形如建筑博物馆的台南,包容了日治时期的公共与官厅建筑,如原台南州厅、旧台南地方法院、原台南测候所等;常民的住宅与商家街屋,混搭了和洋风格的建筑元素,泥塑的花草装饰艺术跳跃在山墙和女儿墙上,还有呈现当时职人工艺的洗石子、手工玻璃、铸铁技艺,漫步台南街头,形如一场技艺的时光巡礼。

战后的街屋受现代主义影响较深,立面多有对称及不对称型式的设计表现,骑楼梁柱也别具巧思。因应台南气候炎热,建筑师绞尽脑汁设计的水平与垂直的遮阳、水泥花砖等。这样的丰富多元,让投入台南历史街区活化多年的成功大学都市计划学系教授曾宪娴说:「因为这些老屋子还留着,这些元素都被留下来,让这座城市好像一个生活博物馆一般。」

留下老屋,400年来的接力

2012年,台南县市合并后,台南率全国之先,首订《台南市历史街区振兴自治条例》,为台南市历史街区振兴工作奠定法源依据。「朝着『文化首都』目标迈进的台南,在当时我们认为该有一个文化上位计划,来引导民间的保存或开发。」曾宪娴说起历史街区振兴自治条例的宗旨。

从1990年代延续至今的台南老屋再生风潮,民间老屋保存的动能逐步累积,如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会、老房子俱乐部和老屋欣力等计划。大家来台南除了享受小吃美食,另一个重点是从老房子再生的二手书店、餐饮空间、风格夜店、艺术空间,体验老屋的创意与多元。

那下一步呢?从点到面,从民间到公部门,大伙儿再协力跨前一步,从老屋再生进展到历史街区保存活化。

何谓历史街区?曾宪娴指出,历史街区指「具有历史、文化意义之街道或结合历史、文化,并有保存再生价值之建筑群所形成之环境。」其不强调单一建筑特色,而是环境的整体感与区域性,更尊重都市纹理的发展动态。

曾宪娴解释,传统都市计划偏重用计量人口来决定该设置多少公共设施;只管开发,而轻忽了街区的历史纹理。历史街区的计划要补足传统都市计划的不足,但又不同于文化资产的保存,更着重于空间的活化再利用。

历史街区拟定的过程,先要充分了解区域内的资产及资源;利用历史地图套叠,划定出主要及次要的历史街道;再进行现况调查,包括历史资源指认、特色老屋调查、特色建筑群等等,「我们的作法是重新梳理历史的纹理,并提出都市设计营造与街区振兴建议,引导出好的城市风貌。」

下一步是行动策略,由文化局和都市发展局协力合作。曾宪娴解释,文化局提供诱因,诸如建物整修、文化经营或教育推广等奖励补助方案,诱导大家投入老房子的保存与活化;都发局则是把关,以政策手段管制偏离轨道的开发,「上述两者就像是萝卜和棍子」,曾宪娴如此举例,两个局处密切配合,成功的机会才大。

泥塑的装饰艺术、洗石子、水泥花砖、红砖墙、燕尾屋脊、Scratch磁砖、磨石子、铁窗花等动人的建筑细节,让这座城市有趣又有看头。

保留街区纹理,挡下道路开辟

随着历史街区的划设,部分已定尚未开辟的计划道路也有检讨的机会,曾宪娴举清水寺周边因划设为历史街区,由文化局建议废止计划道路,透过都发局做通盘检讨,终止了计划道路的开辟,保留了历史街区的纹理。而走游在蜗牛巷、新美街、清水寺街等历史街区,更会发现文化局贴心地铺平道路铺面、路缘交界与道路侧沟的衔接等设计,让每一次的巷弄探险更安全舒适。

如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已公告了府城(核心区、缓冲区)、新化、麻豆、盐水、安平暨鲲喜湾等数个历史街区,面积达到上千公顷。这12年多的成果,文化局邀请建筑师杨启正撰写成《台南历史街区好生活》一书,杨启正为此探访每一个历史街区的案例,记录下街区的故事。

台南是个「适合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日子的好地方」,400年来大家接力,守护府城的生活记忆。

街区就是生活故事博物馆

来到新化的历史街区,新化是依地缘而生的浅山聚落,早期是山产集散地,更是现代化向内陆延伸的第一线城镇。

杨启正介绍,新化老街(中正路)上的街屋年代可溯及日治时期,当时的建筑特色,商家好用洗石子的面材,装饰上花草纹样及店家商号,用西洋古典元素妆点门面,连栋的街屋建筑让街头备添时代气息 。

2023年,文化局补助的立面修缮完工,西侧街屋再现当年的风华。2024年,东侧共五栋街屋的立面也修缮完成,让新化街区历史风貌再现。「除了立面修正,还包括增建的铁皮屋内推、管线立面外露重新规划等等,这些工作规模都不算大,但需要细致的沟通,文化局花了很多心力。」杨启正说。

公部门协助修复公共的立面,私有老屋则有赖民间团队投入。我们巧遇长年深耕新化的山海屯社会企业执行长许明扬,他从早年投入社区营造,而今以修缮老屋为志业。

「我们团队目前在新化老街上保存了两家老店,其一是长泰西药房(现名为郡九街庄),另一间为有145年历史的晋发米谷商店,两家店都是我们知道要出租后,尽快地介入修复保存工作,再来想经营模式,都是文化保存优先,之后再设想商业应用。」许明扬说。

而今山海屯落脚在中正路老街上原惠生医院的二楼。「惠生医院这栋建筑其实说的是台湾早期菁英受白色恐怖迫害的故事。」曾经一度出租为夹娃娃屋,是许明扬千辛万苦取得屋主认可,再把老房子修回来,「让每一间老屋都能留下来,说自己的故事,这样整个街区就有机会变成一个生活故事博物馆。」这也是许明扬对未来生活的想像。

台南迷人的样貌是一场400年的接力成果,但她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欢迎你一起来台南,做梦、干活、悠然过日子,体验迷路的魅力。

回望建于安平沙洲上的热兰遮堡及其市镇,不仅对台南,对台湾历史发展的进程均饶富意义。 (林旻萱摄,马英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