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自我中心!《心經》這2句讓吳若權有感:真正愛自己就要活得像一片雲

图/freepik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活得像云般自由

和我年纪相近的朋友,绝大多数都看过琼瑶女士的原着小说或改编电影《我是一片云》,其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来去无牵挂。」这看似很文艺腔的浪漫字句里,其实蕴涵很深的人生哲理。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生前讲解《心经》时,曾以「云」来解释:「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这段经文的意义。

他说:「不妨将菩萨的心,比喻成山中的一朵祥云;云是不请自来,不驱自走;云在山峦之间,穿来穿去,游走自在。遇到了山峰,不会被挡住;越过山巅,绕过山腰,消失于无形。云是有的,但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阻碍,因为它本身没有固定的目的,没有固定的形体。云在遇到不同的气温气流,便会随缘变化成雨、露、雹、雪、霜、冰,以及水、气等形状。这就是菩萨无心如云出岫的意思。」

「我是一片云,来去无牵挂。」无论用在感情的缘起缘灭,或肉身的生老病死,都是很潇洒的态度。

然而,连潇洒也是不能执着的。如果你很重视自己的修行,希望到达某种境界或是无牵无挂,这种欲求的本身,已经是一种牵挂。

《心经》中的这段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讲的就是众生追求像菩萨那般的慈悲有情,可以有这份心,但不要被这份心牵绊住。

所有关于爱的奉献,都不能让心有所罣碍

以一个很世俗的状况来解释,某人很想买房子安顿父母和家人,这是他的一份心。他常说:「自己苦一点、省一点,不算什么。只要能够及早筹到头期款,再慢慢缴贷款,能完成这个心愿,人生就没有遗憾。」

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也是好事。但他过度节俭,对自己非常严苛,也没给家人好脸色看,还认为家人都不体恤他。在自备款尚未筹足之前,却已经和家人处得很不愉快,就算房子买到,也无法修补这些感情关系的裂痕。

他的起心动念,都是为家人好,算是慈悲的,但是执著于这份好意,却没有放下心中对于金钱的牵挂,就形成实现目标的阻碍。

把这个简单的个案,扩展到另一个实例。我十几年前接触门诺医院,很荣幸受邀协助他们募款,在花莲的寿丰乡兴建护理之家与老人照顾社区。

因为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募款的进度犹如细水长流,但总执行长黄胜雄先生从不为此忧虑或感到气馁,他把长远伟大的目标,切割成年度具体的计划,安心自在地按部就班去实践,如今整个社区的规模已见雏形。

门诺医院以「实践耶稣基督的爱在最弱小弟兄身上」为使命,跟菩萨的慈悲没有两样。让爱可以跨越宗教的界线,这也是一种心无罣碍的表现。

几年前,黄胜雄先生已经正式退休,回到美国定居,至今我仍然十分怀念他。虽然,每一个人最终都可能会离开一项职务,但他留下来的风范,就像爱一样、就像云一般,不拘形式地继续滋养大地。

无论是公务或私旅,每次去到花莲,那怕只有片刻空档,我都刻意站定在宽阔的穹苍之下,静静地看着云朵的飘移。曾经去到过很多人生不同的远方,我一直觉得花莲的云朵,有非常独特的姿态,除了山影的衬托,还有许多人间满满的爱,让所有想要奉献的心,都可以拥有自由飞翔的愉快。

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需要上

现代人常把「爱自己」挂在嘴边,一天到晚想要吃好的、穿好的、玩有趣的,却没有向内找到自己的天赋与使命,也没有去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需要上」,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反而是一种牵挂和阻碍。

真正的「爱自己」,是把自己当成一片云,让自己活得像云般自由。消除执念,没有烦恼。即使是对别人付出爱与关怀,都能够不局限于自我坚持的形式,只要能够让对方感到自在,都愿意不计较地舍己利人。

若对方暂时不能体会这份好意,或付出的好意没有立刻见效,也不必着急焦虑,放下我执,才能利他。

最后,连象征「自己」的这朵云,都可以随风散去,只留下无垠的蓝天。这就是《心经》这段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的意义。可以应用在个人的情感与家庭、工作与事业,也可以用来当作自我精进,学习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

《先放手,再放心:我从《心经》学到的人生智慧》 图/悦知文化

本文摘自《先放手,再放心:我从《心经》学到的人生智慧》,2021/08/02悦知文化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