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造福人群 五帖藥讓金融接地氣

各国金融业都运用AI做什么、各国纷纷提出AI治理政策

AI让金融服务更接地气,近来的生成式AI浪潮,更扩大了普惠金融的场景,不过,随着AI的深化应用,人们也面临了演算法偏见、黑盒子与资料保护等风险与挑战。如何善用可信任的AI落实普惠金融,产、官、学界提出五大解方。

第一,善用「边缘AI」(Edge AI)。

曾任IBM首席科学家的图策科技执行长林清咏解释,边缘AI主要是将资料放在「地端」机器,且仅在私有云使用,能确保资料不会被任何第三方使用,适合金融业采用。

文化大学永续创新学院院长方元沂认为,ChatGPT拥有高算力,但是演算过程耗能,很多金融机构也怕上网使用后,造成机敏资料外泄。相较之下,透过边缘运算,数据不会记录在云端,可保护客户隐私,也因为相对不需要开发如ChatGPT这样高阶算力的超级电脑,还可节省资源,将是未来趋势。

善用数据解决问题

第二,用数据解决偏见问题。

Lydia AI创办人暨执行长李俊毅说,实务上要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率,通常会发现偏乡地区特别高,但偏乡真的是高风险吗?偏乡医疗资源不足,或许是理由,但统计上缺乏足够的数据,造成偏乡一点资料就被放大,就容易变成偏见。

解决方式或许可以针对需要被保护的一群人,在预测模组中调整权重、参数,让偏乡民众有比较公平的分数。不过,李俊毅也强调,「过分去调整,反而变成另一种偏见」,以健康分的预测为例,还要参考卫福部的统计资料,「如果我自己乱调,卫福部给的统计跟分布都已订好了,我们没用,就会有问题」。

第三,主管机关要拥抱创新、避免法规障碍。

「黑盒子」(Black Box)是发展AI的痛点之一,可信任AI因此成为解方。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产业分析师郭唐帏说,美国、欧盟等各国相继提出AI草案、治理框架,强调AI要有可解释性、透明性等;国内金管会年底也将提出金融业运用AI指引。

业者则盼指引不要订得太过僵化。一位寿险高层说:「科技不断演进,但科技业不像金融业高度监理,金融主管机关只会Say No。Say No很简单嘛,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转入地下,如果Say Yes,就要找解决方案。」

他建议,面对AI浪潮,监理机关心态也须调整,要跟着拥抱创新。

政府统合克服障碍

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I课程的林清咏也说,在法规上,政府有时不要限制太严,有些东西也不能只从想像出发。从立法观点来看,可以要求AI技术或服务提供者,必须揭露其训练的资料及模型的来源。

此外,AI技术快速发展,监理机关也得跟上脚步。方元沂说,用AI监理AI,需要专业的资安、科技人才,未来政府应投入更多预算来因应。

第四,数据取得需要政府出面统合。

金融业属于高数据壁垒行业,尽管掌有客户敏感个资,却不能随意运用,资料闭锁、无法分享,是金融业未来运用AI最大的威胁,「金融业真正的敌人不一定是金融业,反而可能是科技业」。

一位金控高层建议,政府应登高一呼来统合数据,克服资料取得障碍。例如现在出国刷护照、人脸辨识就能通关,这套数据如果可以让银行使用,KYC(认识客户)就可以更快,甚至连诈骗集团踏进银行大厅马上就会被发现。

但目前这些资料都不是开放资料,每家银行都要花上千万元,重新做一套人脸辨识,并苦叹人数、资料不够完整。

开放运用是一刀双刃,一定会有人质疑隐私问题,「你可以让人民有选择的权利,就像你要不要走自动通关一样。」该高层说。

第五,善用生成式AI扩大金融防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品质。

生成式AI有助推广金融教育,像是Gogolook旗下「袋鼠金融」推出的「Roo AI」,就是运用生成式AI,提供金融知识智慧问答服务。

产品负责人刘睿哲说,Roo AI上线以来民众问题包山包海,不少人会拿自身碰到的状况来询问,是否正遭到诈骗,也有弱势族群说急需一笔钱,小孩饿好几天了,能不能拿信用卡借钱等。他认为,能发挥「对话」优势的生成式AI,将更加活化普惠金融的场景。

方元沂认为,金融业未来必须能将科技、金融专业及法律对消费者保护这三件事串起来,才能兼顾营利与落实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