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家在中国:用手机叫出租车、在餐厅订餐并付款……很惭愧我对中国一无所知
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2月5日文章,原题:在中国旅途中——长城后面 尽管交通顺畅,从机场到上海市中心的车程仍需要很长时间。未来摩天大楼的建筑工地和混凝土框架随处可见。在外滩,有法租界时期的建筑,其中包括奥地利作家维吉·鲍姆小说中提到过的和平饭店。在黄浦江的对岸,30多年前还是渔村的地方,如今巨大的玻璃建筑拔地而起,让曼哈顿看起来像一片菜畦。这座城市拥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干净得就像刚刚开通一样。显示屏精确到秒地显示下一趟列车何时到来,且还可看到各车厢的利用率。
人们穿着时尚,正在享受当地的繁荣。上海拥有近2500万居民,相当于维也纳的10倍多!一切都是高科技。拿着我的旧诺基亚,我感觉自己像一个石器时代的人。你可以用手机叫出租车,在餐厅订餐并付款……这就是我们的未来吗?我很惭愧地意识到我对中国一无所知,课本上没有提到这些。
令人担忧的雾霾几乎没有出现,因为道路上几乎只有电动汽车,注册燃油车的费用要高得多,而且卡车只允许在夜间行驶。中国的汽车品牌对我来说很陌生:比亚迪、埃安、大通、小鹏、荣威……
中国最有价值的公司不仅是汽车制造商、网络巨头或电子公司,还有茅台酒的生产商。许多食物名字也很奇妙,比如松花蛋、小笼包和麻辣烫,都值得一尝。
在中国的欧洲人向你保证,不懂普通话也可以,但我无法想象。有的博物馆门票可以通过抽奖免费,但没有中文应用程序就没有机会。现在仍有很多中国人不懂英语,所以难免会遭遇友好的、无奈的微笑。在疫情期间,欧洲认识到其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就像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不喜欢外国干涉其内政。我认识了许多善良友好的中国人。我很惊叹,也很喜欢这个国家,所以我想:即使这并不容易,西方也必须寻求与中国的对话。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东西。中国也可以向我们学习。(作者为奥地利作家弗兰佐贝尔,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