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入围/《1917》失误一幕造就经典 山姆曼德斯「伪一镜到底」网疯:神运镜
007系列导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以一战电影《1917》入围第92届奥斯卡10项大奖,3度和摄影大师罗杰狄金斯合作的他,以「伪一镜到底」的手法拍出战争中牵涉1600条人命的1个昼夜,网友一面赞神级运镜,整整20年没有被提名的山姆曼德斯,有望继《美国心玫瑰情》再拿下第2座最佳导演。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更多新闻
气候是最大的敌人
《1917》全片外景,没有一场戏在摄影棚拍,剧组土法炼钢,挖出长达1.6公里的壕沟,制片说:「我们遇到天气问题,下7公分的暴雪、豪雨带来洪水,我们还是得在冬天继续挖掘,即使我做这行40年,还是觉得这很艰苦。」
▲《1917》挖出1.6公里壕沟。(图/达志影像)
外景非常依赖自然光,罗杰狄金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发现不能打灯光,尤其当你在战壕中狂奔再来个360度转弯,根本就没地方放置灯光器材,因为我们是顺着故事发展拍摄,为了连戏,每场戏都得在阴天拍摄,所以只要出太阳就不能进行拍摄。」
在乔治麦凯(George MacKay)从黑夜跑到黎明的逃亡戏,剧组取景法国小镇埃库斯,1:1仿真打造出教堂,再一砖一瓦拆解它,还原战争时断垣残壁的模样,接着搭建15公尺高的灯架,当作废墟的火光,照明弹照亮教堂的那幕,既残酷又富有诗意。
▲乔治麦凯夜逃戏美到震撼。(图/达志影像)
给我两个无名小卒
山姆曼德斯不希望主角被观众熟悉,「我希望观众不知道他们会是生还是死,你一看到李奥纳多狄卡皮欧或麦特戴蒙,大概就打定主意他们会活到最后,因为他们演惯了英雄。」
27岁乔治麦凯和22岁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演英国信差兵,必须冒险穿越敌区传递1个重要讯息,拯救1600名同袍,一镜到底的考验让他们没有太多机会NG,54场戏场场至少彩排20次,光是彩排就花了6个月的时间。
最震撼一幕是乔治麦凯爬出壕沟穿越战火,冲向长官传递书信,只有4次拍摄机会,因为摄影机移动的距离非常远,特写是由机械手臂拍摄,乔治麦凯爬出壕沟之后,2个工作人员穿上戏服把摄影机移动到卡车上,再捕捉奔跑画面,因此乔治麦凯被绊倒是真实发生的意外,而他的反应是站起来继续狂奔,这幕被山姆曼德斯保留下来,它体现出战争的混乱,比剧本原先设定的更加出色。
▲乔治麦凯被绊倒不在剧本设定。(图/达志影像)
电影118分钟由精密的数颗长镜头拼接而成,观众看起来像是跟着士兵不断前行,乔治麦凯说最长1颗镜头是8分钟:「我拍完以后哭到停不下来,真的太紧绷了,我像真正经历了一场战争,身历其境8分钟之久。」
屹立到最后的男人
山姆曼德斯将《1917》献给祖父艾佛德曼德斯,一个老是洗手的男人,「我常常笑他,我问爸爸为什么爷爷总在洗手?他说,因为他记得战壕里的泥巴,他的手再也干净不了了。」
艾佛德曼德斯1917年入伍时才19岁,160公分的个头算是矮小,被挑选成为西线战场的信差兵,在盟军不同的岗位之送信息,但是他矮小的身材代表他不会被敌军看到,为了逃命也必须拔腿狂奔,艾佛德曼德斯在战时受过伤、中过毒气,并且曾经因为他英勇的行为获颁奖章,退役后告诉子孙战场上的故事。
▲《1917》理查麦登。(图/达志影像)
《1917》里时间是最大的敌人,对于山姆曼德斯来说也是,他在11月23日美国导演工会首映前6天,才把《1917》完成,那次放映之后,颁奖季的霸主重新大洗牌,《1917》在金球奖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如同班奈迪克康柏拜区的台词:「终结战争只有一个方法,奋战到底。」山姆曼德斯证明他正是那个屹立到最后的男人。
▲▼ 《1917》长镜头花絮。(图/翻摄自Facebook/环球影片粉丝专页)
▲▼ 《1917》长镜头花絮。(图/翻摄自Facebook/环球影片粉丝专页)
▲▼ 《1917》长镜头花絮。(图/翻摄自Facebook/环球影片粉丝专页)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