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在三次分配前可引入“零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解码共同富裕|白重恩:在三次分配前可引入“零次分配” 促进共同富裕
中新财经3月5日电 (石睿 刘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坐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经提出就广受社会关注。
目前,共同富裕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提上日程”,但社会上对于共同富裕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究竟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公平与效率如何兼顾?对此,中新财经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
资料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新网记者:您怎么看待共同富裕的含义?
白重恩:共同富裕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任何一个文明的社会都应该努力去追求共同富裕,问题是怎么来实现共同富裕?
在我看来,共同富裕是四个字,同时包括“共同”和“富裕”。一方面要考虑到分配的合理,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发展,没有发展就不会富裕,因此,怎么实现高质量且公平的发展,才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中新网记者:在您看来,共同富裕有什么实现路径呢?
白重恩:现在讨论共同富裕通常会提到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主要体现了效率,再分配需要平衡公平和效率,三次分配基于自愿原则。在初次分配之前,我认为还可以引入“零次分配”。因为在初次分配中,谁拥有什么要素会影响到分配的结果,“零次分配”则是进入生产之前,各要素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能更有效的实现机会平等,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有显著的推动。
中新网记者:“零次分配”是否可以理解为更前置地关注分配的公平性?
白重恩:是的。干预市场来影响初次分配,可能会影响效率,或者再在二次分配中从税收角度进行调整,但我们可以更前置、更公平的分配不同要素,这样在初次分配中市场主体就会得到更加公平的收益,二次分配调节的压力会更小一些。
中新网记者:您认为哪些要素可以进行“零次分配”?
白重恩:一个是劳动力要素,在进入生产之前,教育水平、身份差异都会导致市场主体在人力资本上存在差异,教育公平会让大家未来获得收入的机会会相对公平,而教育取决于公共政策,我们可以通过“零次分配”更加普惠、更加公平地将让教育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人群。
另一个是资本要素,如,在个体创业起步阶段,如何让没有资本的人更公平的获得资本,这就要求金融体系做一些改革,通过“零次分配”平衡各群体获得资本的机会。
现在数据要素的重要性被强调,过去我们很少将数据权属界定与分配一起讨论,数字经济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趋势,怎么把这个趋势和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我认为可以让数据的贡献者在“零次分配”中获益,相比平台企业收集数据、获得所有数据收益的现有模式,要更公平一些。
此外,生态要素也值得关注。实现“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措施是对碳排放权进行交易,如果把排放权看成是一种生态要素,排放权就可以参与“零次分配”。当我们把排放权分配给终端使用者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节省能源、出售排放权而获得收益,形成激励,最终实现减排的效果。
资料图:浙能嘉兴1号海上风电场。 朱将云 摄
中新网记者:“零次分配”模式之前在其他国家有过尝试吗?
白重恩:以前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家都在讨论初次、再分配前市场主体应该获得平等的机会,但是怎么才能实现机会平等却讨论不系统、不充分。
我提出“零次分配”,是希望将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统筹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机会,“零次分配”的概念体现出一定的便利性,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