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供应链国家队攻美国 为何市场仍大?

(图/今周刊提供)

崇越2021年跟随客户赴美设立据点,在2024年成功转亏为盈。三年的自我调整,让崇越找出可行的工作模式,稳健迎接美国业务的高速成长。

2024年,崇越科技以全年营收近570亿元的成绩,写下历史新高。对于2024年的好表现,崇越科技董事长潘重良笑容满面,因为除了台湾的业绩丰厚之外,营收贡献五成左右的海外市场,同样获得佳绩,「中国的业绩目标达成率110%,美国本来预期损益两平,结果也超乎预期。」

崇越的事业组成,包含供应晶圆代工客户半导体材料事业,诸如石英、光阻液、矽晶圆等材料销售,2024年第三季半导体相关营收贡献达到86.7%。其次,则是提供废水处理等服务的环保工程,营收贡献为10.2%。华南投顾的研究报告分析,半导体客户需求可望持续畅旺,预期2025年崇越营收将达到630亿元、年增率预估逾10%,这当中海外业务将会有更显著的成长。

海外需求潜力深不可测

原因在于,台湾与中国的市场成熟,美国、东南亚却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潘重良举例,随着客户在海外的产能进入量产,「不只是材料供应量倍数成长,客户还要备品,这都是刚起步而已。」第一金投顾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相较于日本有材料原厂的服务竞争,崇越在美国对于客户的重要性更高,因此更有机会取得明显的业绩挹注。

在迎接高成长的同时,崇越的美国子公司二四年也达成亏转盈的里程碑,美国子公司2023年底亏损仍逾1300万元,但在2024年第三季,已经转为获利逾6千万元。

崇越科技集团执行董事李正荣回忆,当客户决定赴美设厂,崇越于2022年正式启用美国据点后,没多久就面临客户建厂进度不如预期,「那时候,很多材料就是停在我们的仓库内。」李正荣接着说,当外部客户的需求仍不稳定时,崇越首先做的,是把美国团队的体质调整好。

调整的重点在于成本管控,「欧美人工成本很贵,所以我们要有适合的『模式』。」潘重良所谓的模式,首先是要让台湾与海外成员协作,「而且,我们把台湾团队的绩效,跟海外据点连接在一起。」李正荣解释,用绩效连结台湾与海外员工,背后用意是,当客户海外晶圆厂有状况时,崇越在台湾的团队也须帮忙解决,借此让海外员工有余力可以负责更多产品,避免海外人力过度扩充。

其次,则是要找更多半导体供应商加入崇越的平台、共同分摊崇越美国子公司团队的营运成本。

「因为崇越做光阻液等耗材,一定要养人、就近服务。弘塑有设备到海外,也要找售后服务。」弘塑科技副总经理梁胜铨指出,这让售后服务频次相对较低的设备厂商,也能透过与崇越合作、共用人力,服务美国客户。

此外,李正荣提到,加入崇越美国平台的台湾半导体供应商,也会有各自在美国当地的半导体厂客户,当中一定会有崇越未曾接触过的客户。他指出,随着崇越在美国通路发展成熟,便有机会将崇越自家产品、甚至是平台上其他伙伴的产品,引荐给客户,反之亦然,崇越不曾接触过的客户也能借此建立接触的管道。万润科技董事长特助卢慧萱就表示,虽然目前万润尚无美国营收,但选择加入崇越平台,便是希望提前布局美国未来的商机。

(图/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