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类食蟹獴 现身台中科博馆
科博馆植物园内的水池日前出现1只二级保育类野生动物「食蟹獴」,馆方经3周观察,已将牠野放回山林。(科博馆提供/林欣仪台中传真)
被列为二级保育类野生动物的「食蟹獴」,竟在台中科博馆现踪!馆方日前发现植物园水池边出现1只动物,一度以为是流浪猫或穿山甲等,经研究人员确认为罕见的「食蟹獴」,不但会自行觅食、躲藏,还无惧生人靠近,经3周观察、记录,已于本月22日野放回归山林。
这只「食蟹獴」到底哪来的?科博馆也相当纳闷。馆方指,牠是清明节连假后出现,会主动捕食水池内或周边的螺类、蝌蚪或蛙类、小鱼等生物,休息时则会躲到珊瑚礁岩洞内,每次出现前后仅约1分钟,立即吸引不少游客、保全注意。
科博馆生物学组助理研究员陈彦君说,一开始保全以为牠是流浪猫,一度又误认是穿山甲、白鼻心,经拍摄其出没照片交由研究人员辨识,才确认是生活在中低海拔浅山的保育类「食蟹獴」,园区立即启动监控,在周边加装监视器、自动相机与声景录音机,记录牠的活动情况。
科博馆发现,这只「食蟹獴」个性大胆温驯,游客靠近时不会出现一般野生动物常有的警戒状态,与其他动物相处也很平和,发现牠有舔毛的习惯,且排泄物中有部分硬质毛,有时还会趴在沙滩上做日光浴、以脚踩踏水面嬉戏。
陈彦君说,「食蟹獴」又称为「棕蓑猫」、「膨尾貍」,是台湾食肉目中罕见的日行性动物,偏好栖息在有溪流、池塘的地方,目前台湾生态学界对其习性、族群数量的统计仍不多。特别的是,经健康检查后,从其身体情况、爪子及体重研判,应无人为饲养痕迹,为提供更适合的居住环境,日前已野放、让牠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