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寮‧水‧梯田/食蟹獴,回家了!

文、图/贡寮‧水‧梯田

不知何时起,我们开始比较起有关食蟹獴的纪录: H生平第一次来贡寮上工就看见食蟹獴~最幸运。 K在大白天拍过一个画面有两只阿獴过马路~最爆框。观察家田边装的自动相机,拍了一连串阿獴进出觅食的画面~最楚门。远在和平林道林管处伙伴,也展示了食蟹獴低头走到公务车轮边才惊觉逃跑的画面~最天兵。 我则从昨天到今天24小时之内,在3个不同地点看见2只阿獴跑过马路+1组田埂脚印,自封~最有缘

自动相机拍摄画面

春益哥听我们比较这些「传奇」,见怪不怪地说,下雨过后潮湿的田埂上到处是棕蓑狸的脚印,除了吃螺吃鱼吃蟹,以前田里还有「山貉」可吃(台语音suann-hô,可能指刺鼠),牠们还会偷鸡,因此有些常被光顾的农民对牠也是气得牙养痒。

田埂上的脚印你看得出来吗?

最近台湾最早研究食蟹獴的黄美秀老师受访介绍阿獴,说到牠的存在代表着还有健康的溪流森林,在连续两次出差都不杠龟遇见他牠的窃喜下,我不禁幻想起未来有一天,贡寮路边会出现「阿獴出没,请慢行」的路标。没想到,在省道台二线112K,竟先出现了两个大路标「前方常有动物出没,请注意」。

话说前年部落格曾发了一篇【棕蓑狸,回不了家】,纪录一起在滨海公路上的路杀(roadkill)事件。此后我们追踪了春夏之际东北角台二线滨海公路密集的路杀,还包括了麝香猫与白鼻心

状况海滨林投结实期达到令人忧心的高峰。终于,透过林务局保育组的联系,与联合报蔡慧萍小姐的居间牵线公路局景美工务段派出了好几位工程师来了解状况,接着整合记录累积事故地点的条件,由动物通道专家Robert T. Zappalorti 建议改善方式,纳入即将发包的相关改善工程中。

没想到2个月后就有了具体成效!在初步设置的地下通道中,自动相机显示先前几种车祸苦主利用了通道,也拍到4只一起回家的食蟹獴,成为最感动最多只的阿獴记录。今年初这则新闻也传为社区人士与公务员跨领域合作的佳话,希望这样的经验与专业,能成为未来道路必要拓宽时就融入的基本补救考量

公路总局一区工程处景美段提供

台二线滨海公路在新北市三貂角到宜兰北关这一段,在嘉庆年间杨廷理开淡兰古道时代,都还成跳岛式聚落而保留大部分的原始。

1924年开通宜兰线铁路时,北宜间的交通孔道仍以铁路与北宜公路为主,直至1978年滨海公路鼻头段打通隧道衔接东西两侧,台二线的车流量才多了起来。这一段雪山山脉的尾棱直泻太平洋,虽然是台湾最古老的岩层,但坚硬的变质砂岩少崩坍,当中的丘陵一直还保有相当的蓊郁生态,尤其陡降山势在多雨的东北角形成好几条又直又短的小溪流

山崖与海边的冲风林在最近道路拓宽之前少有扰动,中间交杂着小面积的农垦地或竹林,对食蟹獴,麝香猫,白鼻心来说,是连成一气的栖息环境,甚至石虎在过去几年前也还持续有目击。

在我们试图找回水域生态廊道,找回诗人所谓「众溪是海洋手指索水群山之间」的海洋连着山溪脐带时,这一连串从路杀频传到走地下道过马路的转变,以及附近捡到麝香猫幼猫的经验,也让我们发现,群山也有森林手指伸向海滨,长久以来这些陆域动物利用着!

于是我望了山与海无限依恋地十指交扣处,森林贴着溪流水田接着海,咀嚼着美秀老师对于食蟹獴作为健康溪流指标的观点,不禁回味起昨天两只跑过马路的阿獴真像穿着棕灰膨松蓑衣的碰碰狸啊。竟梦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的钓客一回首竟是只阿獴对我眨眨眼,吟着:「千山鸟飞不绝,万田人踪不灭;孤身棕蓑狸,独捕寒溪蟹(还有鱼蛙螺鼠鸡都可饱餐呢!)。」

※更多野生动物文章,详见《贡寮.水.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