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复兴计划 寻找城市里水的记忆
图文/非池中艺术网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伟大的河川。远古时代的两河、恒河、黄河、以及尼罗河,分别孕育了世界四大古文明,非池中艺术网最新专题报导「瑠公圳复兴计划」,深度探索台北市里水的记忆。
清朝时期的台湾,郭锡瑠先生引进新店溪的水源,兴建水利系统「瑠公圳」,灌溉了大台北地区的农田,见证了台北农业时代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及自然环境的变迁,瑠公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农业灌溉功能,但让瑠公圳重见天日仍是许多人的梦想。拥有最长地面景观的新店区,受到环境美化工程的重视,也进行一连串自然地景复育。然而,这里还有一个非列管眷村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文化地景保留的一大难题。1949年百万军民播迁来台。当时眷村无法负荷庞大的居住需求,政府默许军人在公有地自行建造房屋,随着时代演变,这些眷村成了法律不容的「违章建筑聚落」。
虽然力行路上的眷村即将被拆除,无法留住也无法再现当时的瑠公圳畔眷村风光,但我们仍旧可以从中得到机会思考文化地景保存的可能性。另一地景保存的例子在台北市大安区的大学里,有一群居民自发性发起瑠公圳绿美化工程,这段只有30公尺长的小溪流是台北市市区仅存的瑠公圳地面遗迹。运用太阳能建立水循环净化系统,改善了水质,让瑠公圳重新展现生命力,成为户外生态教室。城市的独特性来自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交互作用。经济高速发展的台北市,拥有高楼大厦和运输系统等当代文明建设。但气候变迁让现代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回过头来探询文化的根,试图从瑠公圳的历史经验里,找到城市和水的共生方式。
非池中陪着你 艺术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