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音乐剧电影版」的美丽与不得已(下)
如果这部电影早十五年拍摄,最适合扮演尚万强的,该是1985年伦敦首演版本的Colm Wilkinson。1944年出生的Wilkinson是爱尔兰人,是少数拥有广阔的音域,同时可以演出细腻表情经得起近距离拍摄的舞台剧歌手,台湾音乐剧爱好者几乎人手一碟的悲惨世界1985年全曲与10周年纪念音乐会,都是由Wikilson来演唱尚万强。而且他的长相,根本就是活生生的尚万强。(以下省略抱怨休杰克曼太帅三百字)
请听听看这个版本的Bring me home. 今年已经高龄将近70的他,显然不可能演出尚万强了。但是Wilkinson 作为音乐剧版本尚万强的定版,这部电影怎么能够没有他? 要不是当初他完美深沉的诠释,这部音乐剧可能活不过新戏跟智慧型手机一样的两年平均寿命。于是在特别情商之下,Wilkinson客串演出了2012电影版内的主教一角,短短三分钟的演出,浑厚疗愈的嗓音,直接打挂28年来悲惨世界舞台上所有主教。
随便挑一个主教给大家比较:10周年版纪念音乐会,请从5:53及07:43开始看。 除了请来Colm Wilkinson客串演出之外,电影版也聚集了许多现役的音乐剧歌手,使为数不少的合唱与重唱增色不少。歌唱的部分安排好了,影像的部分就让人伤脑筋,整部电影等于要拍出20几个剧情相互连贯的MV,电影必须在舞台的虚拟时空与电影的写实要求中达到平衡,其实很不容易,虽然对台湾的观众来说,多年来收看电视歌仔戏的经验早已让大家习惯演员,特别是古装戏,在实景中突然翩翩起舞或高歌一曲,但是放在原始故事庞大的框架中,如何重新整理原着血肉并且利用电影营造厂面的能力来保持歌曲张力,变成了相当困难的事情。
个人很喜欢开场以尚万强第二次入狱时服役的船坞取代了第一次入狱的劳役场,运镜上以衣衫褴褛的劳役犯对比服采鲜明的警察,具有压迫感的俯角镜头刻画出不平等的世界,在尚万强假释之前扛起的船轨上,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国旗拖在泥水里面脏兮兮,画面极有意境。其他如Lovely ladies中打造出来如窗格般的妓女住所,还有芳婷受难时那布满海藻的码头,粗砺而黑暗,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Turning里面街边妇女清理学生尸体与血泊的无奈与惋惜,At thr end of day中栅栏内被困住的群众无助的脸与双手,下水道中忠于原着描写的逃难场面,都显示电影镜头感动观众的能力。
另外运用了现成的牛津小教堂与法国小村庄,打造出尚万强长途跋涉之劳苦与孤独,运镜如画,在截图时,特别能够欣赏其美感。其中,特别让人体会到演员与歌手之不同,在于饰演主角的休杰克曼、安海瑟薇、亚曼达赛佛瑞以及罗素克洛,也许唱功无法与舞台上的歌手并肩,但是除罗素克洛外几乎都在水准之上,他们的肢体与表情丝丝如扣,几乎不需要听歌,也能够体会剧中人支离破虽的挣扎与救赎。除了几乎快成为芳婷最后决定版的安海瑟威,以无以伦比的悲剧形象弄哭了无数观众,男主角休杰克曼则唱出了最真实的尚万强,为戏减重14公斤的干枯形象没有一个舞台剧版能够比拟。演员出色的演出与外型的写实,让电影版独立于杰出的舞台剧录音之外,拥有不一样的感人力量。写实的力量无以伦比,这不是演员能不能唱到乐谱上那个高音所能影响的。个人十几年来在伦敦看了好几次悲惨世界舞台剧版,也买来当年远景版的原着,却因为这次的电影版激发起对悲惨世界的一股热血,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系列文章也是近来这个小小部落格中最受欢迎的点阅,让真心爱着音乐剧与悲惨世界故事的我,感到不再孤单之外,也让人思索以悲惨世界突然受瞩目的背后原因。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其实是欧洲文化最为多元,现代思想纷纷孕育的全盛时期,不管是伏尔泰还是黑格尔,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纷纷出现,背后潜在的意思就是,在社会上或明或暗的问题已经到了让人作根本性思索的地步了。对99%资产不足以取得公民权的人民来说,法律明文保护资产家与既得利益者,教会奢华而腐败,财富大量集中在1%手里(想想尚万强创业致富,前后也只短短五六年,也让他乐善好施了一辈子,还留下大笔遗产给珂赛特),这些情节,对21世纪的我们来说,尽管悲惨的程度随着社会演进早已大大减轻,现代社会也不再出现偷一条面包做十九年苦工的严刑峻法,但是里面制度推人走向深渊的情景,是不是仍然有些熟悉?这几年改编成电影的名著不少,包含了安娜卡列尼娜、咆哮山庄等,都没有办法获得大众的共鸣,只有悲惨世界的剧中人,在国家与社会功能再度失常的时候,用他们无比悲伤的生命,来救赎我们亟需向上提升的心。而音乐剧版本的狂歌痛哭,正式被教养驯化的现代人,无可取代的出口啊。更多相关文章,请看亮晶晶的季节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