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琼/医纠的悲惨世界 不争气的政院版《医争法》

▲医纠诉讼造成病、医、法三输,而4月送交立院政院版《医争法争议大,无法解决医护人员坠落医纠的悲惨世界中。(图/Pixabay)

立法院106年12月底三读修正《医疗法》82条,拉高医纠的民刑事责任认定标准,并附带决议要求行政部门速将医疗事故及争议处理法》(以下简称《医争法》)送立院审议,行政院却迟至4月才通过政院版草案送达立院,并于5月9日首度在卫环委员会逐条审查时竟就踢到铁板,凸显政院版《医争法》争议太大。本案预订5月24日续审,医改会疾呼,既然要新立一个法,《医争法》就不应比现有的多元双向调解、生产救济机制还落后,吁请立委严审把关,防止法案倒退噜!

医改会检视政院版《医争法》草案后发现,竟然比103年上届立委初审通过的条文、已施行的《生产事故救济条例》,以及《多元双向医疗争议处理机制试办计划》等既有机制还要落后。医界游说立委与政府在去年底争取到修改《医疗法》82条,让医纠的民刑事责任严格化时,政府曾信誓旦旦说,未来要强化医疗机构的责任、赶紧推动《医争法》完整配套,没想到拖了数月后端出来的,竟是个向医院经营者放水、不争气的《医争法》草案。

医院责任倒退

过去医纠的处理,最令人诟病的在于医院把责任都推给个别医护人员,让他们承受极大的身心与经济压力。然而,政院版不但继续让医护人员做为医纠调解的主体,也没要求医院要对涉及医纠的医护提供关怀与员工协助方案,更没保障坦承检讨错误及通报医疗事故的基层医护可免于究责处分,等于是对医院机构责任大放水,迫使基层医护独自面对医纠。政院版草案还贴心地替医院老板着想,大开倒车把生产救济条例规定医院都应设关怀小组,改成未来百床以上医院才须设置

对此质疑,卫福部发新闻稿辩称,《医争法》关怀对象扩及生产外之所有医疗事故,如齐头式要求全国医院一律设关怀小组,不仅将导致基层人员疲于奔命,亦不利于小医院实务运作,与立法原意有违。这种说词真是让人错乱。政府早在102年就开始补助设置院内关怀小组,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仅剩下6%医院还没设立,怎么讲得好像多数医院都还没设立,所以窒碍难行

▲医改会开记者会痛批政院版《医争法》条文倒退噜。(图/医改会提供)

此外,既然《医争法》处理的范围与对象比生产救济扩大许多,按理来说,医院更需要成立关怀小组来处理才是,怎么会反而不需要,这样处理得来吗?依政院版的门槛,台湾将有62%的医事机构无需设置专责小组协助医病双方沟通关怀,这不是又得让基层去独自面对承担,此举才真是迫使基层医护疲于奔命,甚至影响临床照护,违背新增本法的原意,也难让病人充分信赖小型医院,更不利小医院经营发展及分级医疗推动。

医病保障倒退

政院版草案中的医病保障机制远落后于现有规定,像是攸关病家权益的证据保全、即时关怀、法案生效日期,居然比《生产事故救济条例》还退步;而现行多元双向试办计划中「调解前先送专业评析」、「45天内开调解会」、「医法双调委」等三大核心设计,竟也都没有明定入法。卫福部对此虽回应,未来在子法规定即可,以保留弹性。但以卫福部被民团讥为「医院福利部」的不良纪录观之,即使在母法明订,卫福部都未必依法行政,如果空白授权且没立委把关监督下,实难让人信任

更令人担心的是,草案绑定只限医界才能做承办提供专业评析意见,排除法律专业或公益团体办理资格,明显「医医相护」,甚至可能沦为「医医相害」。再说,一个缺乏民众信任的机制,恐怕最终也未必有利于医方

中央补助倒退

现行多元双向试办计划是由中央补助地方卫生局「专业评析」、「医法双调委」之费用,但政院版草案却改由地方政府自行编列预算埋单。此举是否会因县市资源不足而严重影响调解品质,甚至出现一国多制、同国不同命等乱象,令人担心。

为了解决医纠诉讼造成病、医、法三输,早在行政院长赖清德当立委时就曾提出《医争法》,这次《医争法》立法排除先前有争议的《补偿法》条文,可说是最有机会完成医纠非讼化处理机制的立法契机。我们衷心期盼立委明察秋毫、仗义执言,于此关键时刻制定一个可以落实「保全证据/院内关怀/专业调解/预防再错」机制,降低医病医疗专业知识的落差及沟通路障,寻求双方的共识与包容的法案,让「医纠悲惨世界」尽早落幕。

好文推荐

刘淑琼/修法理由鬼打墙,《医疗法》改革打假球

刘淑琼/鉴定先行的专业调解减少医纠盲讼

刘淑琼/不及格的监狱医疗人权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刘淑琼,医改会董事长、台大社工系副教授(人物摄影/联合报黄义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