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 议员:都更推动困难 政府应加把劲

大稻埕历史风貌区周边街廓都市更新案件范围示意图。(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提供/黄敬文台北传真)

台北市大稻埕历史风貌区面积约40.48公顷,遍及当地4个里,受到历史风貌区的相关法令限制,修复与都更案的审议条件相较其他地方较为繁琐,送件失败的机率也大增;学者建议,可找有经验的建筑师协助送件,避免频繁遭退件。

淡江大学建筑系教授黄瑞茂指出,都更与修缮工程要分开看,其中修缮部分虽然施工规模较小,但要求会比较精准,例如会审视建筑外观是否会影响历史街区的风貌,大型都更则要花多一点时间协商。

他说,大稻埕历史风貌区已成立20多年,过去都有好的案例,如果民众找有承办经验的建筑师,应该都会顺利通过审议,其他的大型建筑师事务所,只要参阅过去的案例,很快就能了解送审流程。

台北市更新处长陈建华认为,都更案在特定区范围外还是会有风貌上的限制,包括低楼层骑楼的形式,或者是主楼的色彩等,否则主街迪化街两侧的建筑保留完好,结果外围各式建筑百花齐放,视觉看起来也很怪,所以相关的都市计划规定是有必要性。

民进党台北市议员陈怡君指出,大稻埕迪化街在申请都更或危老时,有古迹及限高的问题,申请时也只有容积移转,但民众需要的是容积奖励,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都更诱因降低。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陈炳甫则表示,不只是在大稻埕历史风貌区,台北市所有的都更案推动都很困难,迪化街最主要的问题是两侧房屋的土地使用分区不同,一侧是商业区、一侧是住宅区,两边居民可以容积移转的数量也不同,政府应介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