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1坪换1坪北市府坦言有难度
台北市屋龄超过30年的老房子日益增多,都更速度极欲增加,然而民众与建商的期待有所不同,也成为推动阻碍,尤其「一坪换一坪」往往成为都更破局的关键。(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屋龄超过30年的老房子日益增多,然而民众与建商对都更的期待不同,成为推动都更的阻碍,尤其「一坪换一坪」往往成为都更破局的关键,日前台北市议会更有议员与官员因一坪换一坪议题杠上;北市更新处长陈建华坦言,每个都更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案」,在各项条件都不同的情况下,一坪换一坪推动有难度。
根据不动产资讯平台资料显示,今年第2季全台有逾483万间屋龄在30年以上,比例达到53%,台北市有7成房屋屋龄30年以上,「年逾半百」的50年老屋,六都中以台北14.6万间最多,占住宅总量也是最高,来到16.2%。
北市府盼能加快都更脚步,但居民与建商的谈判中,在房屋坪数分配比例的意见分歧,造成都更案的阻碍,其中「一坪换一坪」更是主要的争论点。
日前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李柏毅在议会质询时指出,一坪换一坪现在做不到,未来更做不到,北市都更永远遥遥无期,目前即便是北市精华地区的都更案,民众都仅能分回约8成;以大安区为例,30坪房子都更后变成20坪,多数居民都不愿意,那更偏远、地段差的地区更难说服民众都更。
陈建华因一句「难以达成」与议员杠上,但他事后坦言,每块都更案的基地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案,可能给相对的容积奖励也不一定吃得下去,再加上也涉及地价高低等因素,都会影响一坪换一坪的条件,市府只能尽可能提供协助,但没办法让所有人满意,这是推动都市更新困难之处。
陈建华解释,一般在谈都更时,成功与否主要端看三大因素,分别为「地价、造价以及民众分回的坪数比例」,其中前2项是市场机制,尤其北市蛋黄区跟蛋白区本身的房价、地价就不同,蛋黄区的地价可能撑得起一坪换一坪,但蛋白区的地价本来就不高,再加入后天的市场因素,想要一坪换一坪就会比较困难。
陈建华指出,以现实面来说,除非居民自主都更,否则还是要分享容积率给建商,不然建商无利可图,投入都更案的意愿就会降低,即便条件漂亮,找不到建商投入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