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驻外,我的非洲翻译之旅

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上驻外之家,免费找海外靠谱好工作

每一种选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一种经历都不会多余。

我是李苏安,2019年毕业于上海的一所外国语大学的法语专业。自我第一次踏入非洲至今已经4年有余,驻外生活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毕业之前,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抱着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期望毕业后能大干一番,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奈何现实很骨感,最终未能如愿,于是便想走一条捷径——去非洲。

家人得知我的想法后一开始并不支持,一些亲戚听说我去非洲还发出一些质疑嘲笑的声音,说本科学校那么好怎么搞到去非洲那种地方。我很生气,又很无奈,但回头一想这是自己的选择,无需和他人去解释争辩,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个普通法语打工人的北非之旅。

从中国到阿尔及利亚,9000多公里的距离,12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后,成功到达了及尔机场。一个燥热的中午,热浪、椰枣树、白房子,构成了我脑海中阿尔及利亚的最初印象。

到达机场不久后,公司的司机载着我绕过一道道白墙、街道,最后在一栋居民小院停了下来。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在北非的公司一般都是租这种带院子的别墅,办公生活一体化,吃住基本都在一栋楼里。总的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比较适宜,比想象中条件好很多,感觉不像大家传统印象里的非洲。

我入职的公司是一家做工程的国企,主要负责法语翻译。虽然招聘时写的是翻译工作,但真正需要做的事情还挺多,采购、出纳和一些后勤工作都有涉及到。再加上翻译工作比较特殊,需要时常和外部联络,所以会经常性的出差去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比如去各个机构或者供应商等等,所以基本上一周有一半的时间在出差。

在阿尔及利亚工作和生活,自然少不了与当地人打交道,因为是穆斯林国家,再加上历史遗留的原因,当地人大部分都是阿拉伯白人,基本上都是说阿拉伯语和法语。当地人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慢节奏,从不加班也不内卷,自带随遇而安的散漫气质,对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其次就是淳朴乐观和友善。

虽然有高于国内的薪资,但驻外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需要承受很多苦楚。

初到非洲时,听不懂具有当地口音的法语,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焦虑、担心和自责。不过好在遇见的人不论是客户、同事亦或是当地的居民,对我都很友好、包容,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让我的法语沟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亲友的缺席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第一次回国休假正好赶上疫情期间,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回国。虽然之后几经波折后还是平安到家,但心中还是不由地涌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辛酸。熟悉的街道多了很多新店,在路口乘凉的大爷也少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如今也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酸楚。

另外就是驻外时间长了身体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毛病,虽然北非的条件虽然比其他地区好上不少,但在非洲一待就是一两年,谁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呢?况且整日待在营地,活动少,有的地方水质差加速脱发,户外作业磕磕碰碰...

驻外非洲的这几年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次“带病”工作。

因为头一天晚上不小心着凉,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发烧了,浑身无力、头晕目眩。但当天已经有了工作安排,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处理一件很紧急的事情。虽然想过拜托同事跑一趟,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而且具体的情况也只有我自己熟悉,所以最后我还是坚持出门了。在路上,司机载着我,堵车、找错地方出了很多状况,最后快到目的地还下车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虚弱得差点在路上晕厥,一直折腾到下午才把事情办好。虽然当时有过请假的想法,但想到会耽误接下来的工作进度,最后没完成的活还是要自己补上,索性还是自己去了。

除了身体上的毛病之外,更多人得的是“心病”。精神上的疲惫,漂泊在外远离亲人的孤单,驻外生活的枯燥单调,衣食住行条件差,娱乐休闲活动极度匮乏,工作压力大辗转难眠,抑郁,烦躁,焦虑,麻木,期盼着回国休假的日子一一这些都是驻外非洲必须要承受和适应的。

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在非洲使人丑陋一一其实是,惟悴了,疲惫了,沧桑了。

回顾以往的经历,驻外非洲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历练,那些岁月的磨砺,都是成长的印记;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只要经历了,都是人生的财富;也相信在非洲度过的酸甜苦辣,能让未来的我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