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红楼梦》文本真伪数学模型 揭阿兹海默症大脑结构

阳明交大医学系系主任杨智杰(中)与论文第一第二作者脑科所硕士陈亭瑜(右)与朱俊鼎博士,他们借由数学模型揭阿兹海默症大脑结构。(阳明交大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多年前用来辨识莎士比亚剧作与红楼梦文本真伪的数学模型,现在被脑科学家用于测量阿兹海默症的大脑结构。阳明交大团队利用此一技术了解阿兹海默症患者与健康民众大脑的结构差异,加速诊断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只能透过症状来诊断,目前临床只有脑部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能早期发现阿兹海默症。如果有方法可测量大脑结构,将提供一全新的途径来诊断阿兹海默症。

阳明交大医学系系主任杨智杰,多年前曾发展出一套数学模型,用来辨识两个序列之间的关联性。这套模型过去曾用于辨识心跳的时间序列、基因中的核酸序列,甚至文学作品的相似度。

杨智杰也曾以此模型解开莎士比亚伪作之谜,发现红楼梦后40回可能不是曹雪芹所着。最新发表在《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的论文,这套模型再度建功,将原本只是一张一张的大脑磁振造影影像,从神经元聚集的密度转换为可以量化的大脑结构数据,让科学家可以从结构形态上捕捉阿兹海默大脑与健康大脑的差异,这些差异具体显示在双侧后扣带回、海马回与嗅觉皮质上。

「就像房子本身,要看它如何被盖出来。」杨智杰以房屋做比喻,「有了结构就可以比较不同房子的差异。」他说,阿兹海默症的大脑相较于健康大脑在结构上呈现出混乱的趋势,反映在临床上可能就是类淀粉蛋白沉积导致神经组织在结构排列上不规则。

杨智杰表示,这套方法可以让科学家看出大脑结构是否异常、排列不规则,除了阿兹海默症之外,也可以用来探究其它脑科疾病,例如思觉失调症、躁郁症、忧郁症与巴金森氏症等。这些疾病目前临床上仰赖的是功能量表,一旦有了大脑结构就可以提早侦测治疗。

随着人口老化,全球阿兹海默症病例不断增加,磁振造影虽然可以看到大脑的外形,但细微的神经元分布解析度仍有不足。理解大脑结构变化,替这类脑科疾病开创一条崭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