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不稳、易抖=「巴金森氏症」!医教简单辨别法:别和阿兹海默症搞混

巴金氏症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症状。(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记者简仲豪综合报导

「巴金森氏症」跟「阿兹海默症」因为两个词都是外国语翻译,大家经常搞混。医师志豪教大家如何简单分辨。他表示,巴金森氏症就是一种动作障碍疾病,动作会出现一些问题,而阿兹罕默症是一个认知功能的障碍,有记忆的问题,提醒民众不要搞混了。

林志豪指出,巴金森氏症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大脑黑质细胞的退化,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而出现这些动作障碍的症状。主要会有四个症状,第一个叫做动作缓慢,包括走路的动作、起身、讲话,面部的表情整个都变得非常缓慢,这也是最主要的症状。第二个就是肌肉关节僵硬,第三个是肢体的颤抖,尤其是静止性的颤抖,譬如说手、脚或下巴会发抖。最后就是步态不稳,走路小碎步、会晃、容易往后倒等等。四个症状中,只要符合其中两个我们就会诊断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患者步态不稳,走路小碎步、会晃、容易往后倒。(图/翻摄自pixabay)

「其实巴金森氏症也有些非动作障碍的症状。」林志豪表示,患者也可能出现容易会便秘、嗅觉不灵敏、有失眠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的症状,这些都是巴金森氏的非动作障碍症状。另外,巴金森到晚期其实也很多人会出现失智的症状,但晚期才会出现。跟阿兹海默症是不一样。

林志豪表示,阿兹海默症在早期就可能会出现记忆力的问题,有些人它可能不是记忆问题,可能是一些判断能力个性语言的障碍,这些都可能是阿兹海默症初期的症状。

一般来讲巴金森氏症好发的年龄,大多是年纪65岁以上的人,也有一些属于家族遗传的年轻型巴金森氏症,但较为少数,可能在二三十岁就会发生。绝大部分的人都还是因为年纪大的关系,比较容易造成这样的症状。

林志豪表示,巴金森的治疗有3几个阶段,分别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基本上它有很多药物,可以补充我们缺乏的多巴胺或降低多巴胺的代谢速度,通常这些治疗药物只要慢慢定期调整,对很多巴金森都有很大的生活品质的改善。

在非药物的治疗,包括有些运动,像是太极拳,其实很多研究证实太极拳对于巴金森的步态不稳、平衡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太极拳如果是团体活动的话,对于认知功能也都会有改善。其他运动譬如说走路、健身、骑脚踏车游泳等,都是有帮助的。

▲运动健身对于巴金森氏症的患者也有帮助。(图/翻摄自pixabay)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或是在晚期比较多副作用的时候,现在有些新的手术方法,包括脑部深层刺激术,在经过评估之后做治疗,可以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