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氏症 他靠重训克服原发性颤抖症

研究指出,肌力训练加强肌肉控制能力 运动、好心情,都能缓解原发性颤抖症的症状。(示意图/本报系资料照片新闻当事人)

66岁的保罗阿公,7年前开始手不受控制的抖动,最后连吃饭、喝水、扣扣子等日常都有困难,原本以为自己是帕金森氏症,经过双和医院院长同时也是神经内科专长胡朝荣医师诊治后,确诊为原发性颤抖症。现在固定吃药,并搭配健身运动,控制十分良好,甚至还获得健力比赛长青组的金牌。胡朝荣医师表示,个人临床经验看来,肌力训练可以加强肌肉控制能力,以改善颤抖症状。

66岁的保罗阿公,原本手抖到无法喝水、写字,训练后动作稳定,还获得健力比赛金牌。(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 原发性颤抖症人数多十倍

谈到手抖,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帕金森氏症,胡朝荣医师表示,帕金森症患者大约在3万人内,原发性颤抖症其实更常见,约有30万人。

原发性颤抖症(Essential Tremor)平均就医年龄为40-50岁,因脑中的运动回路出现问题,导致持续性颤抖,大多在手部有动作时(如写字、拿汤匙产生颤抖,也可能发生在头部腿部,相较于只在静止时抖动的帕金森氏症,此为最大差异

●有家族史者应避免刺激药物 压力亦可能诱发颤抖

多数患者都有家族史,症状可轻可重,有些人在紧张时或有压力时,会加重或诱发颤抖,平常不一定影响生活,但也因此许多需要手部稳定的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危险因子,但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避免服用到刺激中枢神经的药物,如气喘、COPD部分用药有疑虑可能会诱发病情

●可以药物控制症状 或脑部手术阻断回路

目前原发性颤抖症无法治愈,仅能用药物抑制中枢神经,控制症状。胡朝荣医师也提到,若为严重患者,药物疗效不佳,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则可考虑深部脑刺激术(DBS)、烧灼术、神波刀等手术。神波刀为磁震造影聚焦超音波,以核磁共振找出有问题的视丘位置后,再以聚焦超音波阻断回路。治疗时无须麻醉全程清醒,并随时在过程中确认症状是否有改善。

●肌力训练加强肌肉控制能力 运动、好心情缓解症状

虽然目前未有大规模研究证实,运动对原发性颤抖症的影响,但胡朝荣医师表示,个人门诊中的患者,只要有进行肌力训练者,相对症状都控制得不错,肌力训练可以加强肌肉与神经的连结,使肌肉控制能力变好,进而改善颤抖症状。他也建议,若症状影响到生活、工作时应就医,用药时机可与医师讨论,也可以在必要时用药就好,同时应调整心情,减少焦虑,才能使症状更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