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融入在地! 北市133座变电箱5月起换新衣

北市62处变电箱将陆续「换新衣」。(图/北市文化局提供)

记者杨佳颖台北报导

2016台北世界设计之都与台湾电力公司合作,落实环境色彩美学,包含北市松江路、复兴南北路、北门周遭、新生南路罗斯福路等五个路段、62处共133座变电箱,将陆续「换新衣」;北市文化局长谢佩霓11日表示,期望此色彩计划能成为一套设计准则,实践在全北市的变电箱上,而下阶段也计划将变电箱变市民资讯箱」。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11日上午召开「2016世界设计之都 变电箱色彩改造成果发表」记者会,北市文化局长谢佩霓、设计之都执行长汉中、台湾电力公司台北市区营业处副处长杨显辉,及执行团队设计师周育如共同出席。

周育如指出,色彩和谐是本计划的重点,让变电箱的色彩自然融入环境,像是松江路周遭建筑物大多是灰色,因此变电箱也采用灰色系,同时也警戒标示及符号重新排版,让视觉比较不会有杂乱意象,也令人感觉安稳;设计之都执行长吴汉中也表示,从家里巷口的变电箱开始改变,是设计之都与民众最接近的一刻,当变电箱颜色可以改变时,未来都市街道、甚至是招牌、交通设备等,都可透过色彩设计改变,展现新风貌

北市文化局表示,为替变电箱找出最适当的色彩,从去年12月起,设计师带领民众一连举办3场工作坊,进行色彩系统调查,拟定变电箱色彩规划;今年3月则透过变电箱「白色预告」号召市民一同参加「变电箱色彩一起来」网路活动,发挥创意为变电箱配色

文化局也说,5月起5条改造路段变电箱将陆续换上新色,除重新整理排版箱体上的字体与符号,将人行道车道讯息分开,变电箱下方水泥基座也重新调整警示条纹比例,更能达到警示效益;另外,每座变电箱除箱体主色调外,也在内侧刷上「辅助色」,让变电箱看起来更有层次感,而变电箱体上还加入「色彩推广」思维,走在街道上就能参与色彩认知。

文化局表示,首先改造的路段为松江路20处变电箱,刷上与环境相融合中性灰色,而6月复兴南北路段14处也将换上深咖啡色系,接着陆续改造北门周遭、新生南路及罗斯福路段,配合林荫大道工程进度天候状况预计10月可完工。

Live!【ETtoday直播国会现场

►►更多政治影音、报导,请锁定【ETtoday筋斗云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