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人类“敌人”吗?传染病专家解读“病毒迷思”

人类文明史中,病毒一直以敌人身份登场。如今,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对付病毒的办法依旧寥寥可数。病毒这种结构简单的生物,靠着不断演化、变异,快速地适应着这个世界。未来,人类究竟有没有可能完全战胜病毒?在科普纪录片《未来图鉴》首集中,传染病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医生放眼未来,从专业角度解答未来世界中的病毒迷思。

自人类诞生以来,无数次与不同病毒的交手,无数的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实验记录,揭示了病毒的多样性。肆虐地球3000多年的天花差点欧洲消灭殆尽的黑死病、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的SARS、以及至今还没完全战胜的新冠病毒,这些都只是病毒界的沧海一粟。

卢洪洲在《未来图鉴》中提到,目前人类了解到的病毒大约有6000多种,而自然界中,仅哺乳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就有32万种,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知非常不充分。未来要如何与病毒在地球上共存,了解对手才是关键

卢洪洲用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为例,证明了病毒的特异性。在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2亿个病毒随飞沫喷出,吸入了超过500个病毒,免疫系统将难以消灭它们;艾滋病病毒需要超过100个病毒个体,才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崩溃。但是,埃博拉病毒只需要一个病毒个体进入人体,就会引发剧烈的出血热。也就是说,在与病毒对抗时,人类需要单独针对每一种病毒进行单项研究

在病毒的研究之路上,人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预知不了未来地球上的病毒环境,因为病毒的变异是无意识的;我们无法未雨绸缪,因为还有许多未知的病毒在等待着我们。但是现在人类能做到在病毒变异后紧追不舍――它变异了,它出现了,就研究它。

节目最后畅想环节主持人问到:“如果您的面前有一个按钮,能将这个星球上的病毒消灭干净,您会按吗?”卢洪洲医生拒绝了这个“按钮”,作为一个学者,他清楚病毒存在的必要性。在生物界中,许多生命体都与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无法预知这个世界没有病毒后的样子。另一方面,卢洪洲医生强调,病毒存在的普遍性让这种生命体没有被完全消灭的可能,对于未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与病毒和平共存。

据介绍,《未来图鉴》由优酷人文与现代汽车集团联合出品,总共5集,分别以五个不同角度去勾勒未来人类可能面对的情况。全片以科学为底料镜头语言介质,旨在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并通过构建未来场景来提醒人们把握当下,踌躇未来。

目前,我国科研技术日益发达,许多国内科学家已为人类的未来奋斗了大半生,而让默默耕耘数十载的科学家能够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未来图鉴》的目标

据了解,《未来图鉴》的第二集将聚焦“氢”,这种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究竟能否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12月21日,中科院院士、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技重点专项首席专家欧阳明先生将带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