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学者:北京考量利益 与立陶宛断交机率低
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18日挂牌成立。(图/美联社)
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今天罕见召开记者会并「明示」立中关系有转圜余地。立陶宛等国学者认为,宣布断交将意味撤守战场,不符合中国利益,且可能引发欧盟反弹,研判北京将试图维持外交关系,但暗中给立陶宛制造麻烦。
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18日挂牌成立,中国随后于21日宣布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等级。
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曲柏华今天在记者会表示,中方不反对立陶宛与台湾发展商业、文化等非官方关系,但以「台湾」名义设立的代表处违反「一中原则」;中方多次要求立陶宛政府「更正错误」,立方却置若罔闻,甚至当大使馆要求沟通台湾代表处问题,也仅派较低阶官员出面。
曲柏华反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庞大,何必与中国作对。他并罕见明确指出,若代表处名称由「台湾」改为「台北」,则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可望正常化。
若立陶宛持续「执迷不悟」,中国是否可能宣布断交?区域内专家学者多认为机率不高,且不符合北京利益。
立陶宛智库「东欧研究中心」(EESC)政策分析师、中国事务专家博禄塔(Raigirdas Boruta)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说,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断交可能性,但此决策对中国与欧盟整体关系可能造成的冲击,让北京有必要三思;立中关系如今降至「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VCDR)最低等级,这恐已强化北京在欧盟的负面形象。
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及立陶宛智库「维尔纽斯政策分析研究所」(VIPA)前研究员、安全事务专家劳里纳维丘斯(Marius Laurinavičius)告诉中央社记者,虽然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认同立陶宛的对中作为,但所有成员国都同意,与台湾发展关系是立陶宛的主权决定,立陶宛的对台政策也并未违反欧盟规范。
他坦言,虽然他乐见立中断交能大幅降低立陶宛境内的中国情资、利益网络,甚至在「立陶宛第二宗教」篮球界的影响力,但可惜中方还没笨到这么做,原因之一是断交将意味北京放弃对立陶宛仅存的少数施压使力点。
拉脱维亚国际关系研究所(LIIA)亚洲计划主任雀伦可娃(Una Aleksandra Bērziņa-Čerenkova)告诉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LRT),在台面上摆出强硬姿态的同时,北京也可能「关起门来试图缓和局势」。她提到,尽管中国不少人认为当局对立陶宛太「温和」、「软弱」,驻立大使馆依然维持运作,这至少显示北京不希望在立陶宛缺席,且了解立陶宛如今已成为中国与台湾对外事务的重要前线。
立陶宛目前不仅挺住北京施压,与美国的关系还更上一层楼,在安全、经贸、投资、科技合作等领域获具体支持,23日更首度举行高阶印太战略对话。这可望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比照办理」强化对台关系起示范作用。
立陶宛大学(Vilnius University)国际关系暨政治学研究所教授杨内里乌纳斯(Tomas Janeliūnas)向中央社记者分析,对北京来说,目前首要工作是避免其他国家跟进立陶宛「挺台」,但北京的施压力道越大,其他欧盟国家寻求减少对中依赖、降低受中国牵制程度的意愿就会越强。
尽管立中经贸投资连结相对薄弱,要有效「惩罚」立陶宛,北京能运用的资源有限,杨内里乌纳斯提醒,未来可能出现的报复手段包括发动以不实或误导性内容为基础的资讯战、骇客网路攻击、在各多边组织为难立陶宛。刁难立陶宛民众申请赴中签证则是许多专家提到的「基本款」。
对于北京宣称立陶宛发展对台关系是为了讨好华府,受访学者一致指出,追根究柢,立陶宛追求的是自身国家利益;美国是立陶宛的重要盟友与安全保障,立陶宛作决策时将美方立场纳入考量,十分合理。
劳里纳维丘斯指出,北京的说法不过是反映集权/威权体制总预设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博禄塔则说,他发现中国网民近日对立陶宛历史似乎兴趣大增,想了解立陶宛为何如此「大胆」、「挑衅」。
他告诉中央社,立陶宛遭苏联占领数十年,从未放弃抵抗,也从未丧失勇气、信心,这段历史让立陶宛对台湾感到亲近,也是中方了解立陶宛的重要入门。(编辑:林憬屏)1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