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对拜习会有过多期待

(图/美联社)

在华盛顿与北京进行全方面与高强度的强权竞争的此时此刻,有关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能否在10月30日举行的G20高峰会进行首次「拜习会」,及此次会谈的过程与结果(若能会晤),无疑将是未来双方关系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从逻辑上推论,若是双方能会晤,且会谈过程与结果不至于太糟,则美中激烈的竞争关系或可获得稍稍地舒缓,彼此可以重新盘整再出发;若是双方能会面,但会谈过程与结果却仍是不尽理想,则美中竞争态势将转趋更为严峻;若是双方无法会见,则美中关系的发展恐怕将出现更多与更强的冲突。

事实上,当今美中强权激烈竞争的情况与对第三次美中高层对话展望的保守,约莫可从过去8个月来的局势发展看出端倪。首先,1月20日就职的拜登总统迟至2月10日才与习近平通电话。此前,拜登早已与英、法、加拿大等盟国领袖通话,也与俄罗斯总统普丁通过电话。而在通话内容上,拜登强调维持印太区域的自由开放,并关切中国在新疆的侵犯人权行为、在香港的镇压,以及对台湾越趋强硬的态度。习近平则表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新疆、香港、台湾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美国应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与主权领土完整。这显见双方只是各抒己见,并无真正的交集与共识,而这也为双方往后的互动埋下了伏笔与可预见的结果。

3月18日,美中国安与外交高层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理论上,此次会谈也是美中关系发展的里程碑,然实际上彼此针锋相对,这说明此后的双边关系发展很难往和谐、合作的方向前进。7月26日,美国副国务卿雪蔓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及副部长谢锋在天津会面,这又是重要关键点。然而,在北京向华盛顿提出两份清单之后,中国无疑是强力批判美国的对中政策,同时在所提的「关切重点个案」清单上给予美国极高难度的挑战。

9月9日,拜登与习近平再次通上电话。按理说,此次也是美中关系另一个重要关键点。虽然拜登表示美中没有理由因为竞争而必须造成冲突,况且美国亦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但习近平认为是美国的对中政策造成现今两国关系的困难,双方应尽速让中美关系回到正确的轨道。这样的对话无异于两人在2月的通话情况。

华盛顿与北京似乎一次次地错失可能扭转双方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或「关键点」。但这并不完全是双方领导人与高层官员的问题,而是来自于一个远远超乎他们所能掌控的因素,一个源自于国际体系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因素—即崛起强权挑战既有强权。若是如此,则展望第一次的「拜习会」便无需存有过多的理想性期待。(作者为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